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凭啥59亿热搜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3/3/22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最近,一则#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阅读5.9亿,讨论8.6万。

原来,是一位北大附中毕业女孩的实拍。

她在学校开放日回到母校——北大附中拍摄,还原了自己在北大附中学习生活的一天。

这则视频在热搜挂了好几天,转赞人数超过了64万。

普通高中生的一天能有什么好看的呢?

无非就是刷题、学习枯燥乏味的一天。

但北大附中自由且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却让网友们实名慕了:

“比我大学都精彩

“我们是同一个国家吗?”

“这是梦里到过的地方

北大附中是什么地方?

北大附中,创办于年,是北京一所顶尖的公立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示范高中。

与人大附中、十一学校、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一零一中学组成海淀“六小强”。

提到海淀,不少妈妈脑海中可能已经浮现了孩子们埋头苦学的场景了。

但北大附中身处海淀,却不搞“鸡娃”那一套,反而提倡素质教育。

北大附中的一天,到底什么样?

在博主的视频中,北大附中的高中生活,似乎和我们熟悉的高中生活相去甚远。

全天一共就三节课,分别是:古代文化史、体育课和生物课。。。

早晨8点的语文课,似乎就和别的高中生不太一样。

孩子们可以自由凭借爱好和兴趣来选课。

比如,他们会选修《中国古代文化史》。为了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感,上课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用线装本抄写《论语》。

学生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文化课学什么,还能选择体育课练什么。

只要学生想学,击剑也能安排上。

13:30的生物课,北大附中的孩子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做有趣的实验。

15:00的自习课,学生们可以去图书馆看看书,或者去篮球场看看男生打篮球。

17:30就放学啦,而且这一天没有作业!

于是,博主就和小姐妹一起买了奶茶,去学校话剧社看学弟学妹们演出啦……

在北大附中,一个高中学生的一天,竟然可以如此轻松、快乐,难怪网友们那么羡慕了!

这位博主还发布过第二个视频,专门介绍北大附中:在北京顶尖中学读书是什么体验?

在这个视频中,博主详细地介绍了北大附中的日常生活。

高中开始实行大学选课走班制度,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教室,没有统一课表,更不用穿校服!

学校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每年有篮球杯、足球杯、戏剧节、舞蹈节四大传统赛事~

还有各种神奇的选修课,比如沙画、3D打印、服装设计,甚至还有赛车课!

博主说,北大附中完美继承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

这两条视频,让不少其他地区的孩子羡慕嫉妒恨。

有网友看到了北大附中的视频表示,她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寄宿学校了,简直是从五年级就开始为了高考努力。

“高中每天五点起床,十点半结束晚自习,有数不清的周考、月考还有每天晚自习的限时练和课堂的随堂练,天天都是考试,都是刷题。”

“文综卷子在高三下半年几乎天天写,手都快累断了。”

评论的最后,这个孩子感慨道:

“我们每天暗无天日,人家言笑晏晏,到头来还不如人家”

还有同样是小镇做题家的网友表示,自己的高中生活很辛苦。

每天五点半醒来,五点四十到班上早读,十点半下课,一个月就休息23.5个小时,曾经连续半年没有回家。

一时间,北大附中学子成了焦点,似乎很多人觉得,还不因为北上广高考不难,他们才学得如此轻松?

但爸妈营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这么轻松。

高考:北大附中也不能“躺赢”!

视频发布后的第二天,《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谁不想在北大附中幸福上学?》

文章说:“认为北大附中的学生就能轻轻松松“躺赢”高考,则纯粹是一种放大焦虑的误读。”

不少北大附中的学生也站出来,说:不是这样的!

有一个高一的孩子,她说:视频中的悠闲生活基本只出现于高一高二,到了高三阶段我们的生活将与大部分学校没有区别。

还有一位学生说:比较自由的生活只是高一高二和国际部,高三也是一周六天九点半放学。

“自由的生活只有高一高二。”

更有几位北大附中校友的评论间接证实,博主拍的视频夸张了。

这个学姐在学校开放日回来拍的视频,并不能完全代表北大附中学子的日常生活,北大附中的学生也有很多作业、平时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需要努力学习的。

视频的原博主也解释说,视频中拍摄的并不是每天的学习状态,只是返校日的一个记录,目的只是为了纪念她的高中生活。

北大附中是公立学校,因为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所以学校比较特殊,不过除了高一高二,高三也和其他学校一样,是传统的班级制,也有早自习和晚自习。

谁说有了好的教育资源就不需要努力了?北大附中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北京娃:我们生在北京,但并不轻松

轻松、快乐可不是北京娃学习的氛围。

纪录片《中国少年故事》,展现了当下北京的少年们的学习现状。

比如,《中国少年故事》的第一期主人公,椒椒,他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云岗一小。

椒椒妈妈非常注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会让儿子定期参加一些科创类比赛或者考级。

现在,10岁的椒椒已经积累了不少编程和英语课程类的奖项:

全国青少年编程等级考试双证

管乐展演二等奖

世界华人架子鼓金奖...

海淀区学生的汪禹晟,今年刚满10周岁。

二年级的时候,他参加了KET考试,一次通过。

三年级的时候,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并通过了PET考试。

五年级的时候,他的英语词汇量已经达到了五千。

而三年级的多乐,今年9岁,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念书。

他推荐的书单,从科学到历史,从编程到文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同龄的小朋友。

评论中有位网友说,“10岁,的词汇量,在美国够了,在海淀区不够。”

牛娃比比皆是。

有位北京家长说,北京的孩子只是把吃苦放在了前面,北京有的家长已经开始找适合小学生的微积分教材了。。。

这条评论获得了个赞。

也许有的爸妈看到这里,会觉得离谱:小学开始学习微积分,大学学什么?

但这的确是北京的教育现状:人人都在激烈的教学氛围中挣扎。

也许视频中,北大附中孩子们轻松自由的高中三年,或许是他们用“苦哈哈”六年小学生涯换来的呢?

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是“中产母亲教育少年故事”。

因为当一线城市的中产孩子们,学着C语言和编程,为冲刺世界名校做准备时,中国还有一些小孩正在努力成为“小镇做题家”,只为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里冲出重围。

那些寒窗苦读的农村小孩,他们很努力,也很自律。

但最后,他们可能只能考上一所普通本科学校。

年的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他出身于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外交官。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坦诚承认: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对于熊轩昂的这番话,不少网友表示赞同:

“孩子说的是大实话,这就是社会现状。”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他出生就在罗马。”

北京孩子被“鸡”或许是环境所迫,但爸妈营并不鼓励大家“鸡娃”。

还记得前段时间,突然去世的牛津学霸张一得吗?

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将所有资源都投给孩子,为孩子制定好一切的“鸡娃”,可能培养出常青藤学霸,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抑郁。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抑郁和重度抑郁也呈上升趋势。

小学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1.9%~3.3%。

初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7.6%~8.6%。

高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10.9%~12.5%。

年,北大附中有2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北京大学录取21人,清华大学录取8人。

北大附中每年的清北率是10%,而一本率为99%,而那些小镇做题家的学校,可能每年甚至几年都难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学子。

就像网友说的,北京学生也不是躺着就能上清北,但千万别“何不食肉糜”。

或许,这位博主应该学学年的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坦然承认自己享受到资源倾斜的好处,会更好一些。

#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