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雅克·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理论的领袖人物。解构主义反对传统、反中心、反非对即错的论题,还强烈反对基于常规思维上的理念冲突。
因此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攻击“逻各斯中心主义”,打破这已有的不可动摇的规则。浅显一点地说,“解构”就是对现存的所有一切表示怀疑:所有都可以颠覆和反叛。在周星驰的喜剧中,主要是对严肃与传统的解构,往往戏谑化爱情以及英雄主义,在解构后重构,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
爱情是我们最真挚的情感之一,英雄是人人尊敬的救世者。巴尔扎克曾说过,爱情不单单是人类的一种珍贵的情感,站在另一种角度上看爱情也是艺术。古往今来有多少唯美的爱情故事令人震撼,结局或凄惨,或圆满。
中国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梁祝化蝶,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些著作中的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让人感叹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对爱情产生一种独特的崇高感。
英雄主题是古往今来人们歌颂的焦点,自从有了文明就有了英雄崇拜,古希腊悲剧对英雄的描写无疑为英雄描摹上了悲壮、崇高之感,我国古代亦有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英雄故事,英雄叙事在人们眼中自然是影视美学严肃庄重的。
无论是爱情话题还是英雄主题在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中都是神圣的、权威的,周星驰在其喜剧中却将其解构,游戏化,反而达到一种“无厘头”式的审美感受。
爱情的戏谑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诗词歌赋、文集电影还是绘画雕塑,都有对爱情的描绘,包含爱情主题的电影的类型也数不胜数,战争片、科幻片甚至是惊悚片等,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卖点之一。
爱情主题在周星驰喜剧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就其表达形式来看,与以往传颂的爱情故事中的表现却是背道而驰,“爱情”是神圣崇高的,无论是悲惨结局还是大团圆式的爱情,其表现方式基本都是正统庄严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都是让人十分感动的爱情故事。
但是在周星驰电影中,爱情不再是严肃的,反而是被解构的对象。影片《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为了得到月光宝盒,在紫霞刺向他时,随即编出一段感人的骗词,还偷偷背过身往眼睛里滴了几滴水,十分深情得对着紫霞说“爱你一万年……”之类的假话,内心却是想着,这个谎话是生平中最完美的。
这段“告白”的台词后来也成为大众熟知的流行语。周星驰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荒诞的爱情故事,原本应是神圣温情的表白却以这种虚伪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滴假“泪水”和一段谎言消解了爱情的神圣,周星驰提醒着观众:泪水与谎言构成了爱情,并以喜剧的表达方式缓解
情绪,看穿爱情本质后的“本应悲伤”也被笑声冲击、消解,再与影片最后的“城墙之吻”遥相呼应。
周星驰显然认爱情仍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后现代语境中,“神圣”“庄严”反而使爱情虚伪——解构的目的在于重构,消解了爱情与誓言的神圣性后,周星驰还爱情以“个人情感”的平凡和质朴,并在平凡中凸显爱情的可贵,例如《喜剧之王》《破坏之王》等,都描绘了小人物在面对不同的困难、坚定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小人物叙事则取代了英雄叙事成为了后现代语境中大众精神寄托的选择。
英雄的落幕
周星驰影片中所有的形式、法则、理论都被毫不保留地解构,是对权威的蔑视、反叛、颠覆与破坏。以游戏和放荡不羁的解构姿态,搜寻无所不在、包罗万象的解构对象,并且以从心所欲、绝对自由的精神去解构原有对象,从而产生巨大的落差,这种心理上的差距便促使笑腺扩张。以一种嬉戏姿态的解构者,站在“理性”之外,对标准、艺术、伦理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反叛和戏谑。
在周星驰影片中,对英雄主义的消解也是其表现方式之一。英雄主义作是人类文化精神之一,自古就流贯在人类的文化之中,是高尚庄严的,在以往的电影中凡是涉及英雄人物,都是与传统形象保持一致或更加突出其英雄品质,而在周星驰的电影中不仅没有着重表现还将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英雄气概消解了。
周星驰喜剧影片中的“英雄”实际都是普通人,处于一种窘迫的境地,虽然不像英雄人物那样具有高尚的品格,也不令人崇拜,但他们却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刻守道义,努力执着。这与周星驰的人生经历以及香港的文化坏境密不可分,周星驰影片中的英雄叙事常常分为两种模式:小人物英雄的成长及对经典化英雄的调侃。
主角常常开始时还仅仅一个普通的无名小卒,生活在社会底层,但这个“nobody”在最后紧急时刻总会误打误撞,以某种方式击败坏人,从而拯救众人。
周星驰喜剧的这种“降格”以及将小人物英雄化的表现方式,与巴赫金提到的“脱冕”“加冕”理论相通。在周星驰喜剧中常常会出现这种小人物的英雄叙事,如《破坏之王》中何金银是一个胆小懦弱送餐小子,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决定改变自己的懦弱拜师学武,不但没有学到真功夫,还被骗了钱,但歪打正着创造出了“无敌风火轮”的招式,最后还打败了武术高强的大师兄,获得了爱情。
在《功夫》中,星仔是一个混混,他能言善辩、为人圆滑,但却没有坚定的意志,百无一成。他做梦都想能够成为斧头帮中的一份子,向往黑社会的生活,成为一个大人物。自荐去帮斧头敲诈居民,没想到居民个个身怀绝技,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反抗,本性并不坏的星仔逐渐转变了思想,帮助居民,在被打得筋脉尽断时,居然练得了如来神掌,成为英雄。另一种是以对大众所熟知的英雄形象的推翻与反叛。
在周星驰的影片中常常解构人们心中已经定型的固有形象,尤其是对崇高、神圣、令人崇拜的人物颠覆并伴随着嘲笑,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娱乐大众的效果。
这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江南四大才子“唐祝文周”,在经典叙事中是才高八斗且性情洒脱的知识分子。但在周星驰电影中的“四大才子”衣衫不整,伴随着浮夸的走姿,吟出“回家玩老婆”这样粗俗字眼的诗句;祝枝山请求帮忙,便用其裸体画出一副巨作;唐伯虎为了靠近秋香装成乞丐,为了进入华府卖身葬“小强”,对出“你老娘”等字眼的粗俗对联,为了化解华夫人的怀疑伴着模仿架子鼓的配乐说了一段凄惨的身世快板,等等。
影片从头至尾都是在颠覆人们对传统唐伯虎形象的印象,周星驰电影中的唐伯虎是一个无赖混混、又是一个极具浪漫的诗人以及武功高强的大侠,亦或者说他只是借助于唐伯虎的名号塑造出得“唐伯虎”。才子祝枝山则被解构为一个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赌徒。传统的才子形象被描绘得支离破碎让人忍俊不禁,在周星驰电影中这种的解构也是屡见不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