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妈小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一个人最落魄、最尴尬之时,莫过于没钱。
问答平台上,也曾有人提问:人这辈子最不能缺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缺钱。
缺钱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缺钱的时候,你才知道,钱是世间许多地方的通知证......
当你兜里有钱,才有资格给爱人买她喜欢的包,给孩子买他喜欢的玩具,让父母安享晚年。
许多人觉得,谈钱太庸俗。
其实,当你没钱的时候,才是见证人性庸俗的时刻。
01没有钱,所有的梦想只能靠边站
《寄生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钱就是熨斗,能把一切褶皱熨平了。
英雄难过美人关。实际上,真正难倒英难的,还有贫穷。
有一个自媒体圈的朋友,为人仗义,特别有才华。
在自媒体刚刚兴起的几年,他写出了许多被人转发的爆文,到现在,他都是圈子里炙手可热的作者。
靠着写文章、投稿,他买了车、换了房,还养活了一家老小,一个长年卧床生病的父亲。
许多人对他羡慕不已。
然而,每天与他聊起在写作路上的发展时,他总会情不自禁的叹气,这些年,为了赚稿费,把自己都写废了。
原本可以去北上广发展,见天地、见众生,但是家有卧床老父,身旁幼子在旁,不可能把所有责任都丢给妻子去扛。
无奈之下,只能放下心中的理想,守着自己的十八线小城,左手开个小超市,右手写稿补贴家用。
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文学梦,亦或是,像许多同期出现的作者那样,早已不再投稿,运营自己的平台,成立自己的公司。
可是,写稿赚钱与运营平台,一个是打工,每月拿着计件;一个是当老板,需要时间、人力和财力去等待。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等得起,我的家等不起。
小超市顶多只能维护一家人的生活,父亲的医疗费,孩子的学费,买房买车几乎是不可能。
在不能节流的情况下,只有开源一条路可以走。
于是,他只能凭着多年的纸媒投稿经验,在新媒体写作的路上,杀开了一条路。
只不过,这条路,与理想中的路,越走越远。
而根源在于一个“穷”字。
他说,当年的自己,也曾是文艺男青年,视金钱如粪土。
直到父亲倒下,孩子出生,才意识到,没有钱的时候,连梦想都不配有。
02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聊天,调侃他:
一把年纪,干什么每天还那么辛苦,再过几年都可以抱孙子了。
他苦笑着表示:
“就靠这点工资,根本过不下去。
每年10月份,都是我的‘花钱月’,车的保险、一家人的保险、女儿的舞蹈班、儿子的架子鼓,老婆的瑜伽,就像凑巧一样,全部在这个月续费。
这些年,每年的10月,都是五六万的出帐,就靠那几千块的工资,早就喝西北风了。”
我们都知道,同事下班之后,一边跑着车,一边开着网上的“古玩店”,一年天,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哪怕周末,也是出去淘货。
有人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没有钱。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句话,简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
一个朋友告诉我: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发现一个规则,但凡家里的存款见底里,便会莫名焦虑,对孩子和老公都没了耐心。
每当发工资的那几天,心里总是最踏实的。”
深以为然。
对于成年人来说,钱不够花的时候,每天都如履薄冰、提心吊胆。
就怕万一哪天,家里出了什么意外,急需用钱的时候,存折空空。
钱仿佛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能够缓解焦虑,能够浑身轻松。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有钱,就有了选择的权利;有钱,就有了抽身的退路。
缺钱,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安。
03成年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好好存钱
王尔德说过: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前两天,看了一条新闻,有条数据统计,90后的人均欠款是12万。
彼时,吓了一大跳。
年纪最大的90后,已经步入30的而立之年,多数人都已经结婚生子,身上背着12万的债务,难道不会着急吗?
要知道,30岁的人,父母至少在50到60之间,正是身体走下坡路的时候,万一哪天有什么三长两短,要拿钱出来救命,或许只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30岁的人,孩子逐渐长大,特长班、培训班等等,全部都要跟上。
30岁的人,也要给自己谋一份保障,可是,欠下的款,又怎么还。
花钱的时候一时爽,缺钱的时候一辈子遗憾。
经常听人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所以人生应该及时行乐。
于是,便有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赚钱今日花”,亦或一些超前消费的理念。
不可否认,当意外来临时,一切都是浮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干干脆脆,谁也不是活在真空中,上有老,下有小,谁又能坦然的撒手不管。
存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
于人,于已。
张爱玲说过:“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兜里有钱,才能安心。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有许多钱,靠运气和能力,但,不缺钱,是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
生活不易,不要让缺钱成为你人生中最大的难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