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舆论发酵第7天,胡先煦终于发声了。
昨天,他发布长文,回应了铺天盖地的争议。
1、回应时间。
国家话剧院的公示期,是7月7日~7月15日。
在此期间,官方尚在复查、审核。
他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去影响整个流程的正常运行。
2、报考过程。
年3月29日,他正式提交报考申请。
报考邮件截图
4月12日。
他收到“一面”的通知短信,并于4月14日完成线上面试。
4月18日,收到“二面”的通知。
4月24日。
他特地和剧组请了假,回北京参加第二次面试。
这次是形体考试,他为此做了充分准备。
一套八极拳。
一篇诗朗诵。
让他得到了“三面”的机会。
他当时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剧组拍摄地的健康码,呈现黄码的状态。
而后,又出现了两名感染者。
他无法返回北京,去进行第三次面试。
其他考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时,工作人员通知他:原定的线下面试,可以转为线上进行。
3、报考原因。
从小,他就是个淘气的孩子。
爱动。
人来疯。
表情丰富。
这些外放的特质,在镜头下就会变成一种优势。
每每填到表格的特长一栏,胡先煦总会骄傲地写上:表演。
基于此。
年高考时,他选择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原因很简单:“希望通过在专业院校的学习,让自己的‘特长’成为‘专业’。”
大二那年,他接到邀请:去参演一个语言类节目。
他欣然前往。
在那里,他见到了许多优秀的话剧演员,他们无一例外都来自那个地方——
国话。
自此,他将它视为梦想,看作一场从“专业”跨越至“职业”的考验。
得知自己进入公示名单,胡先煦十分兴奋。
但,短暂的兴奋后,却经历了如坐针毡的一周。
文章最后,他再次强调:
“这一次报考我完全遵守规定,绝对没有享受或行使过任何特权。”
同时,向大众郑重承诺:
“我会真正把“表演”作为我未来一生的职业。”
这篇文章很长,但条理清晰、行文真诚。
透过文字,我们至少可以确定——
胡先煦想当好演员。
那段“特长-专业-职业”的线性叙述,也的确是他真实的人生轨迹。
02
年。
胡先煦生于天津一个普通家庭。
这个小家伙的到来,令胡家父母又喜又忧。
他太皮了。
上课时。
总是东看看西看看,就是不看黑板。
老师在讲台上说话,他总去接话茬,嘴里吐出叽里咕噜的一串话。
凡热闹处,必有胡先煦。
凡胡先煦在的地方,必是秩序混乱。
被请去学校谈话,成了胡爸爸的家常便饭。
“连传达室那大爷都认识我了。”
胡家父母一度以为:“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怎么没个消停?”
他们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又担心他丢了自信。
于是,给他报了许多兴趣班。
主持。
拉丁舞。
打架子鼓。
胡先煦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排斥,而是展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特别是在相声表演上。
说学逗唱,样样都行。
说一段长达30秒的“报菜名”,大气不喘、快速流畅。
单口相声更不在话下。
在正式舞台上表演,也毫不怯场。
自小,他便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
凭借这一技能,胡先煦在天津小有名气。
他因此得到很多广告邀约。
汽车。
服装。
食品。
尽管只是广告,但他还是精确地表达出每种氛围。
滑稽的、童真的、温馨的……
有一次,广告拍摄完毕。
导演把胡爸爸拉过来,语重心长地说:“这孩子是一个好苗子,得培养他去当演员啊!”
胡爸爸若有所思。
脑海中,回想起跟组的那些日子。
夏天拍戏时,天气十分炎热,灯带一打,就得四十多℃了。
一个镜头,有时得反复拍摄40多次。
胡先煦从来不喊苦,身上像是有用不完的劲儿,总是笑呵呵地配合导演。
一旁的父亲,却心疼不已。
“他是真的喜欢这事儿,才会过滤掉那些痛苦,但我在旁边看着,真的挺佩服他的。”
既然孩子喜欢,胡爸爸也不拦着。
年,胡先煦参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
片中。
他得知爸爸受伤。
边跑边哭,催人泪下。
年,《小别离》令他光速出圈。
被朋友误解时。
一颗硕大的泪珠。
倔强地停留在眼眶,久久才委屈地落下。
年,他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演小皇帝。
虽然身居高位。
但是始终受到母后、舅舅的管教。
第一次有自己的思考,是左右为难的眼神。
思考之后又能怎么样,他用一行泪来回答。
他似乎只需动用本能的反应,就能诠释出最自然的表演。
和他合作过的演员,几乎都会称赞他——
灵气。
天赋异禀。
演不过他。
看起来,胡先煦似乎拿了爽文男主的剧本——
天赋流。
年少成名。
一路顺遂,毫无蹉跎。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赞美声中,曾穿插了一次重大的打击。
03
年。
胡先煦在《百鸟朝凤》剧组,只呆了三个月。
但导演吴天明的一句话,令他刷新了对表演的认知。
以前,他耳边都是赞美。
但在这里,吴天明却总是批评他——
“你这样不行。”
“你要真听,真看,真感受。”
“先煦,你做不到,演员不是这么做的。”
对于一个天才来说,这些话当然很刺耳。
他开始怀疑自己。
“我的表演方向错了吗?”
“演戏真的瞎玩就行了吗?”
“纯自然反应就OK了吗?”
他的天赋毋庸置疑。
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弊端:他太依靠天赋,不注重对角色特质的挖掘。
过于偏离本人性格的角色,演起来会显得很浮、很空。
这种实诚的建议,天才不一定是会听的。
他们淹没在鲜花掌声里,闭目塞听。
胡先煦不是。
他虚心接受,深入感悟,总结归纳了八字箴言——
放平心态,充实自己。
做好这两点之后。
我们再回过头,看他之后的作品,就能看出明显的改变——
真实自然的底色之外,增加了细腻丰盈的戏剧张力。
这一点,在《棋魂》中达到顶峰。
电视剧开头。
时光(胡先煦饰)偶然间翻到阁楼的一个老棋盘,并在机缘巧合之下,释放了千年棋魂——
褚嬴。
他是南梁第一棋手,却遭小人诬陷。
欲自绝时,碰见超新星爆发,意识被困于一方棋盘间。
几世流转,与他相逢。
自此,时光与褚嬴共享一个身体。
快乐双倍。
悲伤双倍。
对围棋的热爱逐渐变成双倍。
几百局网棋的对弈。
让时光的技法、身体,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开始,要忍受围棋的无聊,还要顾及褚嬴的心情。
胡先煦是怎么表达的?
一个又无奈又好脾气的表情。
进入倦怠期。
又困又要信守承诺时,他眯眼盯着电脑屏幕。
后来,他开始有了感冒的迹象。
胡先煦也毫无偶像包袱,嘴巴张大,喷薄而出:“阿嚏——”
借助打喷嚏来表现生病,也并不奇怪。
但胡先煦的本能表演,不只是瞬间,而是持续性的。
打喷嚏后,有一段严肃的对手戏。
他说台词时带着鼻音,还不时用抽鼻涕、清嗓子强调人物状态。
接下来。
小感冒又引发了高烧。
很多演员,其实演不出二者的区别。
只要头上加块湿布,嘴唇抹上淡粉色,加一套修身的病号服,再把前面的状态复刻一遍就完事。
化妆、灯光、场景之外,还能有什么表达的可能性吗?
胡先煦告诉我们:有。
眼皮耸拉。
嘴唇微张。
气息虚弱。
由内而外的“病气”,才能让人真的相信这是一个病人。
当我们相信了他的生病、他的迷茫、他的积极向上,也就真的相信时光了。
所以当褚嬴离开时。
我们会不自觉地代入时光的心境,由衷地理解他的每句话。
“我不想管什么定数,我就想他回来,就像刚开始那样。”
“如果我好好下棋,他可能就不会离开我了。”
理解了他半年的颓废,之后的振作。
以及重拾棋盘,再见褚嬴时,笑中带泪的真情流露。
棋魂播出后,赢得满堂喝彩。
漫改巅峰。
网剧之光。
溢美之词不断。
盛名之下,许多人开始遗忘,当初它从漫天争议中走来。
04
年。
漫画《棋魂》登上《少年jump》。
一经连载,便引发了一次轰动式的围棋热潮。
辐射范围,遍及亚洲。
漫画、动画珠玉在前,所以当得知《棋魂》将影视化时,很多人已经开始唱衰。
毕竟,我们早就有过翻拍日本作品的失败案例:《深夜食堂》
剧本《棋魂》当时的槽点也很多。
经典翻拍。
动漫改编。
青春校园。
瞧瞧,哪一个不是是雷区上蹦迪。
感到不适的人,看都没看就直接打了一星,以至于前期的评分不高。
胡先煦当时很卑微。
在19岁生日会上,主动cue现场的媒体,问他们对《棋魂》的看法。
无人应答。
瞬间冷场。
他尴尬地抿抿嘴,无奈绕开了话题。
开播时,片方宣发不给力,热度持续低迷。
他于是跑了很多高校宣传。
“不好笑就骂我!带棋魂话题骂!”
微博上,也没停止过宣传的步伐。
简直是行走的安利机器。
卖力宣传+品质好剧,终于让评分回升、口碑上涨。
一时之间,胡先煦成为焦点。
有人扒出了他小时候的剧照,发散讨论他与围棋的缘分。
他小时候,也上过围棋课。
但他特别讨厌。
记者问他:“现在,你喜欢围棋吗?”
他说:“我要是连对围棋的喜欢都没有,我凭什么演好‘时光’啊?”
时光和他很像。
对围棋的感受,都是从不喜欢到喜欢。
胡先煦喜欢围棋的对抗、交友。
时光因为围棋遇到了一生对手、一生挚友。
有了默契,加上努力,他成就了时光。
关于表演,他曾用过这样一个比喻:
“演员和角色,是大海之间的两座岛。”
它们开不同的花,长不同的树,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和角色相似时。
它变出一条高速公路,让你畅通无阻、快速抵达。
和角色有点相似时。
它只架出一道独木桥,让你颤颤巍巍地靠近,中途可能掉进海里。
与角色完全相反时。
它什么都不做,让你在岸上干着急。”
有的人怕麻烦,不愿意走路,也不肯过桥,更是对茫茫大海望而却步。
所以干脆在自己的孤岛,千篇一律地演自己。
但胡先煦说:“我可以种草,种出一条路来。”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