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的源起带有相当的偶然性。
我们知道,今年的春晚已经是第三十八届,这个数字是从年第一次春晚直播开始计算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的春晚的起源是在年。
但是,在年之前其实已经有了类似的节目在央视春节播出,只是那时采用的是录播而不是直播。之所以采用录播的形式,并非因为当时技术不成熟(央视自年开播之初一直采用直播形式),而是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
第一届春晚动画开场从年开始,每年的春节,央视都会播出茶话会形式的“迎春晚会”。年时,本来时任央视台长的王枫仍然想按照之前的样式操办,并将任务安排给了时任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的黄一鹤。
黄一鹤接到任务之后很快组织人马筹备晚会内容。在最初,黄一鹤、邓在军等导演组成员开会讨论时,有人提出,可不可以用电话点播和有奖猜谜的方式让观众参与进来。
当时全国的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万户,北京的公用电话亭也已经出现,从硬件上说,这个提议是可行的。而从效果上看,通过电话点播让观众参与的提议无疑很有吸引力,于是导演组很快被这个提议吸引了。
第一届春晚导演组(左一黄一鹤)但是,政治压力是一个大关。早期央视之所以直播改录播正是因为直播中出现了相关事故。这个提议虽然可行,却必须得到上级的首肯。
于是黄一鹤立刻去找了台长王枫。让黄一鹤没有想到的是,王枫很痛快地同意了这个提议,第二天一大早就做出了答复。
这下子导演组的众人的积极性都提了起来,很快就制定了崭新的方案。
播出方式确定之后,演员的问题又摆在了导演和策划的面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喜剧小品还没有形成正式的体系,相声、话剧、评书是语言类节目的主要内容。当时的相声名家大有人在,然而难的是怎样让他们站在春晚的舞台上。
第一届春晚四位主持人在当时,严肃庄重的气氛一直是各种官方晚会的主调,相声这类传统艺术已经受到了长期的打压,相声艺人们也处境尴尬。当黄一鹤提出请相声名家马季和当时的中青代相声领军人物姜昆出席时,央视内部响起了大片的反对声。
这些反对声中,有人说相声演员会搅乱晚会的严肃气氛,有人说相声演员会把晚会的格调降低导致庸俗,有人从两位相声演员的身上挑毛病,说马季太俗,姜昆太嫩,更严重的是,有人说弄不好会出政治问题。
但是总导演黄一鹤力排众议,不仅让两位演员站上了第一届春晚的舞台,还请他们兼任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两人分别出演了共四段相声节目,并在跨年钟声敲响时致新年贺词。
在第一届春晚的节目单中,占比最多的要数歌舞类节目。当时的著名歌星李谷一的《乡恋》可以说是第一届春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节目。
李谷一《乡恋》这首歌创作于年,由马靖华作词,张丕基作曲,李谷一演唱,最早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
《乡恋》这首歌不仅歌词柔美,并且在作曲中运用了架子鼓、电子琴、电吉他等乐器,加上李谷一的半声唱法,使得《乡恋》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具有现代元素的歌曲,风靡一时。
但是当时毕竟风气未开,《乡恋》在不久之后就被列为禁曲,到年时仍然没有被官方解禁。第一届春晚之所以得以演唱,还是因为大量的电话点播。
拍板播出《乡恋》的,是时任广播电视部部长的吴冷西。
在从最初的方案中,《乡恋》并不在节目计划之中。然而电话点播一开,大量写着观众们点播内容的纸条送到导演和坐镇领导面前之后,《乡恋》不播也得播了。
第一届春晚节目单封面《乡恋》的播出将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但是也在之后使节目受到了不少的批评。所幸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比之前,节目组和演员都没有受到实质的损害。
这次的春晚中,李谷一在成为春晚第一位正式登台的歌手的同时,也创下了一届春晚演唱7首歌曲的记录,这个记录一直到今天都没有被打破。
在第一届春晚的节目单中,赵忠祥、侯宝林、马季、姜昆、斯琴高娃、严顺开、侯耀文、石富宽、马长礼、刘晓庆、李谷一等等都是我们至今能叫出名字的各界名人,在只有六十多位演职人员、二百多名观众、六百多平方米的演播室中,这些前辈却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目,德施至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