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保加利亚民间音乐三异域风情与女性力量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3/2/15
刘云涛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4.html

这是“世界民谣之旅”的第四十期。除了你现在看到的图文版,还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电台版以及将在网易云云村播出的视频版。这期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保加利亚民间音乐。

首先是一种在婚礼和节日聚会上很常见的舞曲“普拉沃(pravohoro)”。这种舞曲的节拍比较简单,通常是四二拍或者八六拍的,这个八六拍我会理解成把四二拍的每一拍拆分成三连音,所以总得来说它还是四二拍的。我之所以这样去理解,是因为这种舞蹈的舞步是踩在四二拍的每一拍上的,此外并没有更多细分的动作。舞蹈很简单,很适合大众参与,人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半圆或者圆弧,主要的动作都在脚上。一组动作是三个小节,也就是三个两拍,但是音乐却不一定是三小节为一句,而是自顾自地变化着长度,所以整体上会有一种参差错落的感觉。

在一支保加利亚民间乐队里常常都会有几个罗姆人乐手,之前介绍过,罗姆人是吉普赛人正式的称呼。保加利亚除了主体民族之外也有9%的土耳其族和5%的罗姆族,还有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在保加利亚乡村的社会中很少有职业乐手,大家主要都是牧民和农民,而罗姆人早期作为流浪民族本身就把演奏音乐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所以就成为了一种专门为他人演奏音乐的特殊阶级。保加利亚的罗姆人很多时候并不演奏自己的传统音乐,而是接受雇佣演奏保加利亚的传统音乐。

接下来介绍一下罗姆人自己的音乐“库切科(kyuchek)”。这种音乐被罗姆人代代相传,但罗姆人分散在各个国家,库切科所以在巴尔干各国都有不同的特点。在保加利亚,库切科通常是二拍或者九拍的节奏,九拍的节奏可以分为2-2-2-3或者2-2-3-2。因为这种音乐的起源是奥斯曼的军乐队,所以很多库切科里会出现铜管乐器。在保加利亚政治变革之后,新出现的“流行民谣(chalga,也可以直接叫它卡尔加)”正是以库切科的节奏为框架进行创作的。

现在很难通过直接搜索找到传统的库切科了,网上大量的录音作品都是流行化和现代化的卡尔加,加入了很多合成器音色以及电贝司、架子鼓,就像我上一期说的,有点“土嗨”的感觉。不过我个人不喜欢并不代表它不好,这种音乐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库切科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也在主流听众当中广受欢迎,可以说是传统民间音乐的一个很成功的变体。前几年,卡尔加在国内也曾经小范围的火了一次,“保加利亚妖王”可能有些人还有印象,除了令人难忘的“辣眼”妆容,那种魔性的音乐本质上也属于卡尔加。(为了让大家继续集中注意力了解保加利亚音乐而不是被妖王带跑偏,我就不放他的图了)

下一个要介绍的是一种七拍的舞曲“拉彻尼特萨(rachenitsa,准确的拉丁字母写法是rǔchenitsa)”。和保加利亚的各种奇数拍舞曲一样,七拍也是按照2和3这样拆分的,一般是2-2-3。在这种舞曲里非常有特色是一种拉弦乐器“加杜尔卡(gǔdulka)”这是一种梨形的乐器,竖着放在腿上拉,可以演奏的弦一般是三根,也有四根或者五根的,而在这些弦的下方还有16根共鸣弦。这种构造是为了在拉响一个音的时候有另一根弦被带动与它共振,这样声音听起来会更丰满,而这个音停止的时候共鸣弦还在持续振动,就相当于在声学上人工制造了一种混响效果,让声音有更大的空间感。

这种通过交感共鸣的原理改变乐器音色的构造在很多民族乐器上都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印度的西塔琴,或者我国新疆也有很多维吾尔族的乐器是这样。比如说热瓦普,主要只弹一根弦,但有四根共鸣弦。还有萨塔尔,只拉一根弦,但有十二根共鸣弦。这种设计最初起源于哪里我暂时没有找到结论,但从中亚到东欧都能找到有这样结构的乐器。

说到拉彻尼特萨这种舞曲,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我在搜索相关音乐的时候发现除了在巴尔干地区有这种音乐,还有一些凯尔特音乐专辑里也有以此为标题的音乐,并且节拍也是一样的,区别就是旋律和配器听起来是凯尔特的感觉。不仅如此,在之前有一期介绍意大利的塔兰泰拉舞曲的时候,我也找到过凯尔特的版本。目前我还没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先挖个坑,以后了解清楚了再填。

最后要介绍的是保加利亚特色的女声合唱。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女声合唱传统,无论是在纺织工作时的合唱还是在教堂圣咏,甚至侗族大歌那种,都各有特色。那是什么让保加利亚的女声合唱能在这么多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如上一期所说)风靡整个欧美呢?

在保加利亚的肖普地区(shopluk)有一种传统的女声合唱,一般由三名女性完成(也可以是两人或者四人)。她们在演唱的时候靠得很近,彼此的歌声交错在一起,不同声部产生的共振贯穿每一个演唱者,给她们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用她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像铃声一样回响”。不同声部配合的规则并不遵循一般欧洲古典音乐或者教会音乐那一套“协和”的理论。保加利亚女声合唱时常会使用大二度的和声甚至介于大二度和小二度之间,有时候一个(或两个)声部演唱固定音另一个声部演唱变化的旋律,又有时候是同度或者八度。还有就是这种合唱往往没有固定的节拍。虽然整个曲子的音域并不宽广,但是通过难以捉摸的和声变化、歌手自然通透的嗓音以及一些特色的装饰音唱法,这种合唱听起来不仅十分悦耳而且非常有意思。

传统的女声合唱在保共执政时期被发扬光大,一些具有专业音乐背景的作曲家也参与了女声合唱的创作和整理。最终,这种音乐不仅成为了保加利亚文化的象征之一,也在国际上享有了很高的声誉。虽然保加利亚女声合唱本身并没有刻意强调女性力量之类的概念,但是这种演唱听起来比较直率有力,再加上保加利亚历史上曾有一批反抗奥斯曼帝国侵略的女战士,两种印象一拍即合,于是带给西欧和美国的人们一种新的女性形象,吸引了很多美国女声合唱对其进行模仿。

这期介绍了四种保加利亚民间音乐,实际上分为两类,表面上看前三种都是舞曲,最后一种是合唱。但往深了说,这涉及另一种音乐的分类方式。有没有人唱、有没有乐器伴奏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有没有固定节拍。有固定节拍的,无论有没有人唱,都属于一类,器乐的话适合跳舞,歌曲的话适合叙述。对另一类没有固定节拍的歌曲,保加利亚有一种专门的称呼,叫“慢歌(bavnipesni)”,单纯乐器演奏也可以是这样散排的,这种类型就更适合抒情。很多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有这样的分类方法,比如说蒙古音乐的“长调”和“短调”等。

最后,感谢阅读。大家也可以在各个音乐平台搜索刘耳朵听到我自己创作的歌曲和纯音乐作品。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如需转载,请标注作者和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