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笑点不靠肢体搞笑
我始终秉持着一种偏见,那就是:现在的喜剧电影肢体搞笑是最low的一种搞笑方式(除了卓别林和憨豆),一部喜剧电影更多的靠的应该是语言搞笑和情节推动。
《缝纫机乐队》全篇几乎没有肢体搞笑,大鹏一如既往地通过段子和情节冲突(尴尬)来提供笑点。
影片中的笑点大多是通过情节反转的模式来进行的,比如说丁建国“天狗乐队”的梗,胡亮“宫哥他妈的乐队”的梗,全片的笑点其实大多是通过胡亮(乔杉)的不会说话来提供,大鹏在影片中并不是之前的笑点核心,反而有点像正剧的方向发展。只能说,见过会说话的,没见过这么不会说话的。
喜剧电影最重要的就是笑点,所以在这里也不多剧透了,只能说笑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还能有这种操作?
二、诚意满满
之前我知道,有个演员叫张震,拍了墨镜王的一部电影,叫《一代松狮》,不好意思,《一代宗师》。为此,他练了三年八极拳,拿了个全国冠军,虽然是表演性质的,但我觉得这已经超越一个演员的本分了。
然后,每当我看到电影中角色的才艺需要替身的时候,我就无比地怀念那个“一线天”。
直到,我看到了《缝纫机乐队》。我觉得拍完一部戏,组成了一支乐队,还TM去音乐节表演了,还在三里屯路演了!!虽然李鸿其架子鼓敲了多年,乔杉曾经当过吉他手,但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爷子玩起了吉他,一个垂髫之年的孩子当了keyboard,娜扎练了贝斯。我觉得到此为止,这部影片中的主创人员付出了他们的心血,毕竟在现在这种电影快餐时代,难能可贵。
但更难得的是,这部被影评人诟病的“卖情怀”的电影却得到了摇滚圈一众音乐人的认可,坦白的说,我只认出了谢天笑,在影片结尾彩蛋部分,公布了电影中客串的各路大神,有些听过他们的歌,有些只闻其名,有些听都没听过,搜了一下,噫,额滴神啊,都是大神啊。
而影片最后的万人合唱,我之前在微博上已经看到过了,但是在剧情的推动下,当我看到黄贯中弹起了吉他,叶世荣敲起了架子鼓,唱着“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热泪盈眶。
影片里的原创歌曲更是值得一听。到底是音乐电影还是喜剧电影??
三、关于情怀和人脉
我从不觉得“卖情怀”是一个电影人很可耻的事情,因为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要有主创自己的感动在里面。
不太理解为什么影评人对于情怀那么的反对。尤其是在我看了电影再看影评的时候,人家卖了摇滚的情怀,影评人说,大鹏啊,你就会卖情怀。可是请考虑一下,这口情怀,摇滚圈的大神们都吃了啊。
我想,看到主创的情怀,可能也是支撑我支持国产电影的原因之一。
我们希望从某种东西中获取力量,我们都曾在青春时疯狂的追逐着某种功利主义者无法理解的东西。
而片中大鹏的那句话,车要修,歌也要唱,不唱,心里的那口气就没了。
落到根上,情怀,大概就是与普世价值观有些冲突,却能够让人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了,放弃了,当有一天再看到时,还会热泪盈眶的那个东西吧。
除了所谓的摇滚情怀,还有另外的感动。揍了程宫一顿的父亲还是给程宫买了吉他,母亲用缝纫机一脚一脚把程宫蹬进了音乐学院;想让建国安稳当副总的父亲和想让希希造原子弹的母亲在最后带头冲锋。
世间大爱,莫过于此。
尤其说卖情怀,倒不如说出售感动。
至于人脉,有人黑大鹏就是靠人脉请明星。讲道理,这也是个本事,但是影片中饰演丁建国父亲的那位老爷子,看到脸之后,我惊了。。。。
请大家自行搜索北电王劲松,恩,不是演言侯爷那个。
这老头儿,可不是一般人脉能请到的,人家来演,剧本肯定问题不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