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摇头晃脑浮夸还是艺术,告诉你演奏时身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3/10/12

当我们看到舞台上音乐家的投入表演时,为美妙的音乐打动,为精湛的技巧而赞叹,同时我们还看到音乐家摇曳的肢体,和音乐一起晃动的身肢,觉得非常的自然、投入和有艺术感。我们看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体美感表达,一切和音乐贴合在一起都是那么的自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体有摆动、身体跟随音乐晃动,已经成为音乐感觉良好的一种标签,特别体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有的老师,甚至把它强调为是第一位的,很多浮夸的表现、浮夸的表情教学,层出不穷,我想很多学生和家长错误地理解了身体的律动在音乐中的作用,很多老师错误的引导了方向,接下来也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为了表演,不是为了观众赏心悦目的观看,更不应该成为超越音乐本身的浮夸!

结合我昨天在学校里的讲座,和大家分享今天的这一话题,音乐演奏中的身体律动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所有的乐器演奏作品,都是建立在句子结构上的,通过小节组合成乐句线条,通过乐句线条组合成乐段,音乐的表达,犹如吟诗或歌唱,通过轻重缓急的处理表达情感、传递情绪和展现美感。那么如同说话一样,句子之间需要呼吸,句子的起伏需要呼吸带动,所以,所有在音乐演奏中的句子和美感处理,都是在的框架之内的,所有的动作可能是为了充分地吸气或充分的呼气。所以我说,首先我们音乐的律动要参照呼吸。

当我们或弹拔、或吹奏、或敲击来完成音乐的表达时,都需要一个点来触发我们的音乐思想和美感的表达,完成第一步将我们想要表达的作品的音乐律动,与我们的身体呼吸保持一致,将我们的呼吸、提沉、吐纳这样的身体意识,与乐句线条完成结合性想象,当这些都能够自然的感受和表现后,开始我们的演奏,在昨天的课堂上我这样启发孩子,“我们所有的肢体动作,从腰部起发力,提气到肩,沉气到肘,通过手臂手腕,我们全身的力量和肌内集中度都在我们的指尖上,哪怕只有一个简单的音符,我们用这样的感受和投入度去完成,把一个简单的乐句与呼吸结合,配合轻重缓急的调配,那么我们的演奏自然就会充满生命力,因为它集中了你的思想和美感投入。这就是我第二个要说的重点,音乐的身体律动,是为了调动全身所有力量,增加投入感,从内发到外,又从外集中到乐器上触发声音,又通过声音的变化连接带来听觉的美感和感受。

想到讲这样内容的课,和写这样的文章,一方面觉得我们很多学生、很多音乐爱好者,学习乐器演奏只考虑了技法的操作和训练,忽略了声音本身的细节和演奏的艺术感,我们不能做演奏乐器的机器,没有投入感和身体融入性的演奏是空洞没有生命的;另一方面,也是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身体律动的启发,或者说是脱离音乐本身的身体律动启发,更有甚者,滑稽浮夸的动作层次不穷,比如架子鼓演奏中的“鼓棒操”、古筝演奏时的“摇晃舞”,并不是不能有相应的肢体辅助,但这些都脱离了音乐肢体律动的本质,音乐体感训练,不是舞蹈训练,演奏时的肢体辅助是为了帮助演奏,而不是浮夸的视觉表演。现在全民接受音乐的学习,老师太多、大师也太多,有时看到很多朋友对于音乐以外的视觉表演赞不绝口,身感作为音乐教育者任重道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欢迎朋友们交流探讨,文字的表达有限,文字的阅读条件有限,祝每一位朋友,都能够从音乐中得到快乐,从音乐学习中得到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