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暑期百景美术馆里过暑假,学当小艺术家别当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2/8/30
北京痤疮治疗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03531784044510&wfr=spider&for=pc

展览资料图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受到疫情影响,暑假后半程,申城中小学生家庭大多选择了“足不出沪”度过假期。幸好,在上海生活并不无聊,大大小小的艺术展馆,成为很多家庭的假期新选择。然而,究竟该用怎样姿态引导孩子走入看似艰深的艺术世界?如何避免当一个不受欢迎的“熊孩子”?这对于家长和老师,都是全新一课。

巧妙导览,“破烂大衣”有门道

展厅的墙上挂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大衣,麻绳、牛皮、碎布等各种奇奇怪怪的物品在大衣上纵横交错,这是来自意大利艺术家埃蒂安·马丁的作品;空中高悬着帽架,他的作者则是大名鼎鼎的当代艺术家杜尚;椅子、镜子、台灯……各种日常用品经过重新排列组合,承载着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看法。

日前,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联手带来的常设大展“万物的声音”开展,溯源现当代主义史的发展流变。面对这些大人看来都有些抽象晦涩的艺术品,一群来自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十来岁孩童却在老师导览下,看得津津有味。“这是创作者在极度思乡的背景下所创作的作品,你看,他把大衣上的每一块小布料当成家里的每一个小房间呢!”“纯粹主义”代表艺术家莱热年创作的画作《手和帽子的构成》中,横七竖八地堆叠着帽子、酒瓶、扑克牌等各种元素。在老师指引下,孩子们一点点发现画作里的秘密,原来,这些元素都是在指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画面底部一个手拿圆顶礼帽的人看上去有些眼熟,有个小女孩回答对了老师的提问,“这是卓别林,他演的默剧就是那些不讲话的电影。”

西岸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活动,是美术馆“成功工作坊”的一部分,将通过艺术鉴赏、“小小艺术家”艺术工坊和、“小小策展人”艺术表达计划等不同形式,帮助儿童理解艺术史,感受日常生活美学,并尝试动手制作艺术装置。记者发现,将孩子们“吸”在展品前的,不仅有深入浅出的儿童版讲解词的功劳,还有一份好玩的导览手册。在《加尔德尼的幽灵》前,可以通过“刮刮乐”的方式揭秘头像不同部位的材料;孩子们可以用贴纸,尝试将“架子鼓”组复原;展品《灯》中,有的长出了“火山脚”,有的长出了“叉子腿”,孩子们要做的是从一个灯泡开始,发挥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

“比起成人,孩子的思维要少很多框框,对于艺术他们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解力。”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老师曹峰觉得,能利用专业场馆资源,带着孩子们上这样一节特殊美术课,很有意义。当艺术品走出书本近在眼前,会为孩子们带来独特视觉冲击力。

莫忘小节从小培养观展习惯

除了西岸美术馆,在申城,越来越多的展馆愈加重视小观众的体验。例如,近年来深受小朋友们和家长喜爱的Teamlab展览,不仅提供了艺术与科技碰撞下的视觉触觉享受,还为孩子们创设了绘画模拟等区域。在家长的协助下,小朋友们可以用画棒画出所见所闻,并和展品“互动”;“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上海站”则构建了一个可观可感的公园式空间,以空间的转化唤起大家的好奇。

前几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品被“熊孩子”误伤的新闻,引发了全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