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被所谓爵士乐的这种音乐所魅惑,从此以后,我人生的大半都伴随着这种音乐一起度过。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他的短篇中,爵士乐从来没有从大家的视线里走远。这位当代作家对于爵士乐的痴迷,可以从许多方面来体现。可以说,村上春树是个“老爵士乐迷”了。甚至,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爵士乐,当代可能无法成就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也将对爵士乐的热爱通过文字传递给了读者
一向低调的村上春树,以跑步维持写作节奏,极少在媒体露面。几年前他首次在网络公开了他的书斋,其中最令人惊讶的,要数
整整一面墙的黑胶唱片
。
村上春树的书斋
比收集了余张唱片更令人敬佩的是,
这些唱片并不是摆设,村上春树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聆听它们
。
他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独自聆听爵士乐,在进入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就读后,更是爵士乐咖啡馆的常客。在成为作家前,他还开过7年爵士乐咖啡馆。
如果没有去当作家,也许村上真的会成为一个爵士乐手。
但成为一个作家同样伟大——在他的小说中,几乎每一部都会提及爵士乐与乐手。有人统计,他作品中出现的乐曲及音乐家的名字达到次以上,其中爵士乐占了一半。在日本,有不少人是通过他喜欢上爵士乐。
可以说他的书就好比古早歌单,无论对资深爵士乐迷还是小白来说都是极佳的聆听指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村上春树都爱听哪些爵士乐,他又是怎么评价他们的?(文末有歌单哦~)
01
村上春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爵士乐的?
年1月12日,村上出生于神户的一个中产家庭,自幼喜爱文学。
年,中学生时代的村上去听了ArtBlakythJazzMssngrs的来日公演。这场公演让少年村上感到“
如心脏被贯穿一般
”:
那天晚上台上演奏了《It’sOnlyAPaprMoon》和《ThrBlindMic》。这两首曲子我虽然知道,但他们演奏的同原曲相差甚远。为什么非要把原曲旋律彻底破坏、歪曲到那个地步呢?我无法理解其原因、基准和必然性。也就是说,即兴演奏这一概念在我的知识抽屉里是不存在的。
尽管那时的村上对即兴感到茫然,但却无法自拔地被这样的音乐吸引:“六位意气风发的音乐家所催生的气氛是那样势不可挡、那样咄咄逼人、那样神秘莫测,而且是……黑的!不知何故,我觉得音色是黑的……我不由自主地就被那种色彩感染,怀着茫然的心情回家了。”
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共振。尽管年那场在日本的演出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小编找到了ArtBlakythJazzMssngrs于年的另一场演出中演奏《Caravan》的视频。相信各位乐迷读者在观看这个视频时,一定也有与村上有类似的感受。
从那一日开始感受到了爵士乐的魅力后,中学生村上常将午餐钱省下来买爵士唱片。
到了大学时代,村上主修西方戏剧,在学中就和妻子在东京国分寺站附近开了一家爵士乐咖啡馆,为的是每天都能聆听爵士乐。
村上的爵士乐咖啡馆PtrCat
02
村上春树都爱听哪些?
年,村上春树与插画家和田诚合作出版了一本书:《爵士群英传》。年,又推出了《爵士群英传2》
。两本书也都由林少华先生译成了中文在中国出版。
《爵士乐群英谱12》
有的作家习惯写作时有猫为伴,有的作家书房里尽是摊开的书页,而陪伴村上写作的,是音乐。
他在写《爵士乐群英谱》时,曾经这样描述他的写作过程——
心想着该写CliffordBrown了,于是从架子上抽出几张久违的布朗唱片(是的,当然是LP),放在唱机转盘上,身子缩进往常的沙发,侧耳倾听音乐片刻,然后把当时浮上脑海的东西伏案归纳成长度合适的文章。
这两本堪称爵士发烧友级别的科普书籍,将20世纪的传奇爵士乐手们罗列在其中。村上春树以一种细腻的文字功底,将他多年听爵士乐的经验,与对爵士大师们的了解与感受生动地表现在纸上。
《爵士乐群英谱12》中爵士音乐家名单
无论是“大鸟”查理帕克或是BillEvans,他都有着独到准确的形容与评价:
“在BillEvans的爵士三重奏中,你可以看见人的自我,通过才华这种过滤装置,变成一颗颗珍惜的宝石坠落在地上。”
细听之下,可以听出Ella和Ptrson的《ThsFoolishThings》有几个动听之处。尤其在“Atinklingpianointhnxtapartmnt”(小编注:1分15秒)那里轻轻滑到后面的钢琴间奏,什么时候听来都五体投地。绝技!若是小说,有充分理由授予直木奖。
MilsDavids在《FourMor》中的演奏入木三分、掷地有声。他所设定的节奏快得异乎寻常,简直吵架一般。TonyWilliams敲击的如白色月牙一般锐利明晰的鼓点从背后阵阵传来,而Mils将魔术般的音楔毫不留情地打入其空间中但凡看得见地缝隙。他什么都不寻求,什么也不给予。没有理应被寻求地共鸣,没有理应给予地救赎。有的知识纯粹意义上的一个“行为”。
不解于此的人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位文坛巨匠并不是一位简单的爵士乐迷。无论是对节奏律动的见解,还是在和声上的讲究,村上春树都胜过了这世上的许多人。非要举个例子的话,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痴袁四爷与他颇有相像之处。
2本《爵士群英谱》中的写到的爵士音乐家,皆是村上的心头好,他在书中对他们总是如数家珍。对读者来说,相比于看其他的爵士乐科普书籍,村上恣意的个人化的口吻和表达,以及他个人的审美偏好,都颇有趣味。
比如他评价50年代黄金时期与MilsDavids引领时代的SonnyRollins:
爵士乐是街头最酷的音乐,其中尤其“酷”的是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者。为什么说其酷呢?因为那里面有SonnyRollins和JohnColtran的存在。
四人黑人爵士乐队现代爵士乐四重奏(ThModrnJazzQuarlt):
我上高中的时候,男性流行服装都是出于全盛期的常春藤盟校风格(IvyStyl),那个时代的MJQ四人的着装风格在我们眼里酷得一塌糊涂。……其中含有果断而切实的信息:黑人乐手也是有知性的,我们并没有穷困潦倒,我们正在寻求相应的敬意。
03
“我写小说的技法,都是跟音乐学的”
村上原本没有想过成为小说家,他称自己写小说的技法,不如说是跟音乐学的。节奏、和声、即兴演奏,和小说有某种相通性,他甚至会边跳边写。“如果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很好读,那说不定我和这些人在音乐上是相通的。”
“我从欣赏音乐——尤其是爵士乐——中体会到了节奏的重要性。你要注意旋律——在文学层面上讲就是要选择最适合你作品节奏的词句。只要你的词句与节奏结合起来时能做到通顺自然、优美动听,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村上春树的书斋
如今的村上春树可以算作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了。但从出道作开始,他的小说却极少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面,他凭借《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时,得到了这样的评价:“登场人物的行动、对话好像发生在美国的某个小镇。”
在他的小说里,主人公过着不错的中产生活,开着轿车穿梭于都市,聆听着音乐,享受着美食,有条不紊地生活着。而他总是把主人公带入远离日常的另一维度,或潜入意识与记忆深处,或是前往世界尽头与奇妙仙境。村上描绘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图景,更探讨着游走在当代社会中的个体的心灵困境。
尽管不少人指出他在作品中过多地引用美国的大众文化元素,呈现美式生活方式,淡化日本的影子,而村上则表示,自己的作品完全是以日本为舞台的用日语写作的“日本文学”。
《且听风吟》
村上对于爵士乐的喜好,在他的小说和个人经历中体现得颇为明显。爵士乐是一种发源于美国黑人的音乐,对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深远,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对作为舶来品的爵士乐的态度和观念却是极为纯粹的。
关于村上春树的爵士乐喜好,读者总是有这样的印象:“
比起节奏猛烈、速度感强、以热烈著称的爵士乐,更喜欢抑制感情、以纤细的和声为重点的音乐家
。”而-年,村上经营的爵士乐咖啡馆主要播放的也是爵士乐的CoolJazz风格。
村上春树最初受到影响的ArtBlaky所演奏的Hardbop风格主要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东海岸地区的乐手,这种风格具有回归源于奴隶制时代音乐的蓝调和福音的特征。
与HardBop形成对照的是,CoolJazz在西海岸发展壮大,以轻快、洗练为特征。萨克斯演奏家StanGtz就是CoolJazz的代表,村上在《爵士乐群像》中说到:“
对我来说菲茨杰拉德是真正的小说(thNovl),而StanGtz是真正的爵士乐(thJazz)
。”
有趣的是,村上在形容StanGtz的演奏时,多会用到与白色意象相关的修辞。
那是像天马一样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拂去云层,在我们面前瞬间展现出令人目眩般鲜艳的满天繁星。……它们在雪中呼出野兽的白色无言的气息。白色坚硬而美丽的气息,仿佛可以用刀切下一般……然后,我们在那里静静地看到了生活在灵魂深处的森林里的宿命般的残酷。
在爵士乐的文化脉络中,爵士乐的本源性在历史上往往基于人种认同,被分为黑人爵士乐和白人爵士乐,并被赋予不同价值,甚至被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判断标准,黑人以外的演奏者的爵士乐被打上了“模仿”的烙印,被认为比黑人爵士乐价值低。
评论家指出,村上在描述Gts音乐时的形容,颠覆了将黑人爵士乐视为真品的片面的爵士乐理解,踏进了白人爵士乐的深处,并试图向读者传达:那“白色”的声音绝对不是空虚而“轻薄而无害”的东西,倒不如说是人类灵魂的深层、生存行为本身潜藏着的残酷。村上正是用他的感性,打破黑人爵士乐才是真正的爵士的惯性的思考,给出一种重新评价爵士乐的新鲜视角。
不仅如此,村上春树认为爵士乐是黑人在对种族歧视的“内在经验”与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歧视与痛苦中创造出来的,而他对于“日本中产阶层能否真正理解黑人的爵士乐”的当事者性和正当性抱有怀疑。
在爵士音乐的取向上,他之所以会喜欢白人爵士,也是出于对白人作为“黑人风格的模仿者”,他们在没有与黑人相同的内在经验的情况下,透过黑人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形成自己独特且卓越的表现这一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与村上的中产阶层出身、没有被歧视经验,且尝试书写中产阶级日本人的原创故事的创作方法论是一致的。
switch杂志拍摄的在书斋中的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小说描绘的都是现代日本的图景,他的创作从70年代末延续至今,他在小说中描绘的年代则跨越到了二战前,以及对青年时代的村上产生重大影响的60年代。
爵士乐在村上的小说中不仅作为BGM一样的存在,从中透露出他的志趣,也充当了重要的隐喻的作用。
在以60年代学生运动为背景的《挪威的森林》中,他就批判了不懂爵士乐历史,将黑人爵士乐工具化,并把它作为革命象征的日本学生,讽刺了对自身的中产阶层和精英身份没有自觉,盲目倾倒于革命思想的当时的日本学生的内在矛盾。
《挪威的森林》重装版
50-60年代,日本人的反美情绪逐渐高涨,当时美国的反战思潮与民权运动如火如荼,关于爵士乐本源性的论争,也在6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被带上了政治意味。当时,反主流文化思潮也影响着日本年轻人,大学校园中到处都是呼喊着革命口号的学生,《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渡边彻,反而与这样的氛围格格不入,用音乐和文学填补内心的空虚。
在新宿一带的酒吧里的学生,听奥奈特科尔曼、读大江健三郎、看帕索里尼的电影,这样的行为成为了某种态度与身份的象征,渡边彻对这样的氛围颇为反感——当音乐染上政治意味,音乐所抱持的纯粹与深度,甚至听众欣赏音乐的姿态已经被扭曲,这才是音乐和乐迷的悲哀。
可以说,《挪威的森林》反映了60年代日本人爵士音乐的接受状况,也暗暗表明了村上对音乐被政治化的违和感和质疑。
《海边的卡夫卡》
而以90年代为舞台的《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春树对黑人爵士乐的处理完全不同,从中可以看出黑人爵士乐从60年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主题。黑人爵士乐终于可以不再受种族性、政治性、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可以纯粹地享受的音乐。
在《爵士乐群英谱》中,村上也写道:
那种激情燃烧的时代已然过去,爵士乐的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侧耳倾听奥奈特科尔曼音乐的场景也明显减少了。无论对于奥奈特还是对于我,或许都是值得庆幸的事。至少说明我们已经摆脱时代的紧箍咒,可以纯粹欣赏其中的音乐了。在这个晴朗的下午,我在90年代健康之风的吹拂下,听着现在的音乐,倏然作词感想。
小说主人公少年卡夫卡,身上背负着“杀父娶母”的诅咒,而被认为是他母亲的佐伯则一直被60年代学生运动中恋人之死的记忆束缚着。
而佐伯和卡夫卡是不同的是,佐伯是被60年代的诅咒束缚的父母一代,而卡夫卡是即使被束缚在诅咒中仍然要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肩负着活下去使命的未来一代。
为了给身负诅咒束缚却仍在探索生存与未来的卡夫卡赋予色彩,JohnColtran的音乐登场了
。
父亲被某人杀害后,藏身于四国森林中的卡夫卡,行走在森林迷宫,同时也是自己内心的迷宫,在旅途中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旅途中,卡夫卡用口哨吹奏着JohnColtran的《MyFavoritThings》。在卡夫卡探索自己内心“迷宫”的场面中,JohnColtran的即兴演奏作为迷宫般的东西回响着——“在耳朵深处,JohnColtran还继续着迷宫般的独奏。”
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是基于过去的既定的形式,不同演奏者一边重复其形式,一边独创地即兴发挥,反复地进行新的创造。这种爵士乐的反复实践也适用于人对自我的探究。
卡夫卡不得不背负预先被给予的咒缚生活,然而,他却一边重复着被给定的命运,一边最大限度地学会活出自己。JohnColtran的迷宫式即兴演奏,是卡夫卡无尽的自我探索之旅,是他的人生之旅的比喻。
和爵士乐的即兴者一样,卡夫卡也是人生的即兴者
。
正如杰·鲁宾在村上春树评传“倾听村上春树”中所评,“对村上春树而言,音乐是进入深层潜意识——我们精神中那个亘古不变的另一世界的最佳途径。在那儿,在自我的核心,就能找到那个我们每个人到底是谁的故事:那是一种我们只能通过意象来理解的支离破碎的叙事。”
04
爵士乐与日本
透过村上春树与爵士乐的关联,我们也能看到日本爵士乐的接受状况。日本向来是一个善于吸纳外来文化的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文化更是有一个全盘西化的过程。大正时代(-),爵士乐成为一时流行,爵士乐喫茶店也层出不穷,直到现在,日本仍然保留着很多历史悠久、装饰复古的爵士乐喫茶店。他们在当时成为了传播、交流爵士乐的最佳场所。
日本老式爵士咖啡馆
而众所周知,日本战败后被美军主导的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占领,美国借此把日本培育为冷战时期在东亚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对日本实施了彻底的改造。从社会制度到生活方式,日本受美国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50年代也是美国爵士乐发展的黄金时代,来自美国的爵士乐涌入日本,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也从侧面反映了美日文化的冲撞中,发生的深刻的文化碰撞
。这也是日本将各种来自西方的音乐类型本土化,发展蓬勃的音乐市场和流行文化,以及向西方反向文化输出的土壤和背景。
日本本土的爵士乐队、爵士乐手不断出现,涌现了不少世界水准的爵士乐手,如引领60年代日本现代爵士乐浪潮的渡边贞夫、吉他手渡边香津美、直居隆雄、天才小鼓手奥平真吾等。
说到现在日本的爵士乐场景,早已不是当年单方面吸收西方音乐的天下了,经过70-80年代,融合了爵士、摇滚、RB等元素的Fusion风格十分流行,很多爵士乐手进入这一领域,影响了很多当时不了解爵士乐的大众。也有人成为了音乐界强大的幕后演奏者,或者作为知名偶像和流行音乐人的演奏乐队、录音乐手等,发挥着他们出众的实力,还有一部分乐手为了追求地道的爵士乐环境而去美国,演奏富有日本人感性的乐曲,在海外名声大振。
现在,“音乐种类融合”的浪潮也在席卷日本。掌握了高演奏技术的新一代音乐家们,在超越了种类界限的表现中表现了崭露头角。
关于日本的爵士音乐发展历史,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
05
歌单
我本想自己建一个歌单,却意外发现在网易云上已经有热心的朋友将村上春树的2本《爵士群英谱》的歌单都建好了。并且这歌单建得非常仔细,版本都是细心挑选过的,想必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所以非常值得推荐。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去搜索书中提到的音乐家们的其他作品来听,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