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民谣是个什么东西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3/2/21

民谣是一种专属儿童后与青年前的人的音乐。

摇滚讲战斗;流行讲爱情;民谣讲迷茫。

摇滚是成年人的音乐,流行是青年人的音乐,而民谣呢,是中学生的音乐。什么人迷茫?当然是中学生了。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一提起民谣就说文艺,而不说流行与摇滚。我觉得这民谣寒酸的一比,后来想明白了,文艺,本身就是个杂种。他是文学与艺术杂交而产生的。所谓的文艺,其是就是文化有余,艺术不足;大量的文化课知识,夹杂少量的,初级的美术音乐舞蹈,这就叫文艺。

而流行与摇滚,则都是艺术的,纯艺术的,有没有文学都无所谓,人家血统纯正!在流行与摇滚中,音乐是主体,文学,也就是歌词,则是副产品,可有可无。没有歌词,人家一样好听!

再来看看喜欢民谣的这些人,有两个特点,1,以农村学生居多;2,普遍喜欢民谣歌曲的词,而不是曲。

对于第一点,不是地域歧视,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学兼职,在饭店打工的时候,服务员群体里几个喜欢民谣的,都是农村来的,当然了,这几个人在他们的农村群体里,其实还是进步的,因为农村人普遍喜欢的音乐是“《伤不起》《不怕不怕》”,以及刀郎的歌。民谣歌曲在他们那个环境里,确实属于是艺术品、高档货,喜欢民谣其实还是他们进步的表现。但是这只是在农村群体里,在城市里则很一般。

很多民谣乐迷说他们喜欢音乐,其实他们喜欢的是文学。在民谣歌曲中,音乐只是一种辅助文学表达的方式。

民谣歌曲的旋律,音阶的跨度不高,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度,很像是乐器水平很低级的人,在小范围内的琴键上,初级的技巧上,抓耳挠腮硬凑出来的;他们的伴奏,就更是简单,来回就是那几个初级和弦,像是初学音乐没几天的乐理很差的人的编写的,所以像高晓松这样没进行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他的写出来的歌是民谣,是有其必然性的。至于配器可以说是没有。流行歌曲的配器何其丰富,有电吉他贝斯钢琴和声,再加上特效音;而民谣的配器,就一个吉他,整首歌就俩音轨,一个吉他一个人声;正如黄晋章老师批评的:如果比作电影,商业片需要大场面和绚丽特效,动作片需要把打斗拍的好看,而民谣歌曲就好比是文艺片,只需要情怀。

其实一首歌曲的音阶跨度的高低,能反映听者的心理接受程度;从音乐上来说,跨度越大,也越趋于艺术性,说的简单点就是越好听,这两者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举几个例子,比如《暗香》《曾经的你》《平凡之路》,这几首歌歌曲都是开头比较平,但是后期突然拉高,带给一种升华的感觉,极富艺术性。相比之下,周杰伦的《夜曲》,虽然说也特别的好听,但是对比起来就张力不足,所以周杰伦的作品是娱乐性强,但艺术性不够,其一直饱受批评,也就是乐评人说的,讨好听众,原因就在这里。而民谣歌曲,如果把跨度拉大,也是会很好听的,比如张磊的《南山南》,开头给你一个惊艳。

但毕竟,民谣歌曲像《南山南》这样的大跨度,高波动的,还是太少嘛,普遍是比周杰伦《夜曲》的波动,要小的多。摇滚歌曲的音调高低波动最大,音阶跨度最大;流行次之;而民谣则最低。低到什么程度?民谣歌曲的音调波动,音阶跨度,只比儿歌强。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爱听民谣的以中学生及女性为多。因为这两类人群,最玻璃心嘛。

民谣歌曲的旋律低跨度、和弦较简单、配器聊胜于无;这种种都在清晰的表明:本类歌曲信息含有量极少。所以民谣歌曲给人一种很寒酸的感觉。但是在没见过世面,只接触过少量文艺作品的人那里,这类歌曲是正好配合他们那低频率的CPU。他们的大脑,只能处理这样寒酸的歌曲,如果和弦复杂了,配器丰富了,旋律跨度大了,他们也会觉得好听,但是不能听多,多了CPU频率跟不上。

民谣歌曲还没有鼓,普遍都没有。《同桌的你》是为数不多的有鼓的,请民谣迷们好好对比下,后面有鼓的部分是不是更好听。民谣歌曲为什么没有鼓,可能民谣歌迷的心态还停留在工业革命前的时代,那个时代是静谧的田园的心态。但是工业革命后,有了机械的震动,有了发动机的咚咚咚有规律的轰鸣。文艺作品其实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架子鼓为什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被发明并成为流行乐的支柱地位,就是这个原因。而民谣歌曲没有鼓,可能一来民谣歌手音乐素养确实太欠缺,二来心态跟不上社会潮流。

民谣歌曲不只是曲不行,词也差。

当然了,词是他们的重点。因为民谣歌手他们的音乐专业程度极低,只能靠词出彩。所以他们的词很用心,但是呢,矫枉过正,用力过猛,往往又文理不通,难于理解,不知所云。

诸如:“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心弦”

“南方的小镇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她不需要臃肿的棉衣去遮盖她似水的面容,她在来去的街头留下影子芳香在回眸人的心头“

民谣歌词思维跳跃性大,普遍难于理解,一般都是批评他们矫揉造作,堆砌词句,但我猜他们可能是歪打正着,撞了大运。因为他们的乐句,太简单,太粗浅,如果歌词也简单,那一下就原形毕露了。所以他们得把歌词写的不知所云,就是为了让你听不懂,造成一种朦胧感。听歌的都知道,歌词听不懂的比听的懂的要好听一些。

褚明宇老师说:民谣歌词尤其爱点地名。偏远的比不偏远的好,具体的比不具体的好,实在想不出来可以拿「南方北方」对付。一线城市北京是个例外,北京地名极受民谣歌手欢迎,但是注意,最好是五环外的地铁站名,别提中关村国贸王府井。

其实我觉得,民谣歌手苦心巴巴诌出来的这些句子,真不比流行歌曲的歌词好,甚至可以说差的远。

像韩寒给《平凡之路》的作词:徘徊着的在路上的……易碎的骄傲着……那也曾是我的模样……沸腾着的不安着的……你要去哪,ViaVia…………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像羽泉《哪一站》的词:

得失只在一线之间,爱恨的边缘;

不到终点无法预言,谁会在身边;

忽然间,才发现,失去的人早已不再惦念

闭上眼,只听见,岁月如风在耳边

像汪峰《沧浪之歌》的作词:

我迷乱我迷乱人生的朋友

我发誓我们终将会分离

发誓我们我们将永世不渝

当我的悲伤宽广如天空

用你想念我的方式敬仰我

用你遗忘我的风格憎恨我,……

这些哪个不比民谣的歌词强一百倍?

我认为歌词第一要方便理解,方便发音。方便理解是便于记忆,方便发音便于开口唱。好记好唱的词,才能帮助歌曲传播,就是这个意思。第二,则是要有水准,也就是逼格。这两点有先后顺序,满足第一步的情况下,如果还能满足第二步,当然更好。但如果两者不能兼得,宁可舍弃逼格,也要方便理解和传唱度。而民谣歌曲则是逆天而为,牺牲传唱性也要逼格。这里有他们音乐性差的硬伤在,不得已而为之。说句题外话,也比方文山写的那些堆砌辞藻的歌词强太多了,虽然周杰伦歌曲不是民谣,所以我说是题外话。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民谣歌迷挺可怜的。他们说自己喜欢音乐,但并没有领略到真正的音乐的魅力,几个简单的和弦,几段低水平的旋律,就把他们打发了。

所以,作者在这里正式向民谣歌迷申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非文学!

音乐是与文学有一些关联,但与数学关联更强!

音乐最早是用等差数列搞出的音阶,后来则是用开平方搞出的12平均律。

光搞出音阶还没完,音乐不只是旋律,还有和声与节奏。

而中国音乐,中国几千年来的音乐,都只是有旋律,直到今天的民谣,也依然如此!只有旋律。

我这里特别说下,和弦不是和声,和弦其实是旋律。和声是什么?是复音!是几个有规律的音组合在一起,同时发生,会形成一种很好听的复音。这种复音,物理学上叫共鸣,音乐学上叫:和声。

比如C,E,G,3个钢琴键同时按下去,会形成一种很好听的复音,有厚度,升华的感觉。

中国音乐,包括民谣,没有和声,没有节奏,没有低声部。中国的音乐,其实是没有伴奏的,所谓的伴奏就是把旋律再拉一遍,没有什么和弦伴奏。

由于音乐是要靠听的,说很难说明白,因此我给民谣迷们列上几个视频,都是器乐,没有一个有歌词的,让你们好好感受下音乐的魅力。

1,钢琴独奏《暗香》和《一步之遥》

2,管风琴《歌唱祖国》和《亡灵序曲》,《亡灵序曲》主要是为了让你听低声部,听听管风琴的低声部,不过他后面还有钢琴和声,也推荐

3,钢琴弹唱《李香兰》和《爱很简单》,这两首主要是为了让你们听钢琴和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