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别让强迫式教育,磨去孩子的未来,自由教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3/6/1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www.txbyjgh.com/index.html

“囡囡过来一下,妈妈给你看个东西。”潇潇捧着兴趣班报名表对女儿喊道。囡囡很快就从房间里出来了,坐到了妈妈身边。潇潇指着兴趣班上的钢琴班说:咱们学这个好不好,女孩子学钢琴没坏处的。”囡囡摇了摇头说:“我想学架子鼓,我觉得那个好酷啊!”

潇潇听完脸就黑了,一边说:你不想学也得学,妈妈的眼光看得远,听妈妈的不会有错的,学钢琴是为你好,一边在钢琴班那一栏打了个勾。囡囡站起来吼了一句:“你每次都是这样,从来不关心我想要什么,只要你自己开心就好,你这是为我好吗?你这就是强迫!”

我们小区附近就有一处兴趣辅导的机构,每当傍晚,那里就挤满了人,都是刚放学就赶来的学生和家长。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神情,家长担心孩子来晚了,又少了几分钟学习的机会,展现出了焦虑的神情;而孩子们则面无表情,看不到一点兴奋。

开设兴趣班原本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兴趣,可现在选择权都在“自以为是”的父母手中,孩子们多半是学不了自己喜欢的兴趣。这种强迫式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A.强迫式教育背后是家长的“胜负欲”

表面上父母们都说“这是为你好”,可实际上背后是他们自己的胜负欲。让你报这个班,让你学这个,让你做这做那。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不想输给别的父母,看着别人家的父母到处晒娃的成绩,你也想赢过他们,于是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他们更加的争气。

你用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换来了自身的虚荣,这并不是真的喂孩子好,而只是满足了家长内心的“胜负欲”。

B.强迫式教育下的孩子被磨去“棱角”

一件物品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灵魂,就看它自身有没有特别之处。如果都没有特别的地方,那就跟生产线上同一产出的产品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人类也是这样,每个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了强迫式教育,实际就是在打磨孩子们,把他们打造成强迫式教育下没有特色的人,像流水线生产的产品。

被磨去的棱角里也包含着孩子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从我们社会上的招聘需求上也能看出拥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很稀缺的,你现在磨去的可能也是孩子的未来。

以“自由教育”来替代强迫式教育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把教育比作喂鸡。他说,如果你硬是塞了一把米到鸡的嘴里,鸡肯定是不乐意的,即便是吃下去了也消化不了多少。但如果你是直接倒到地上,让愿意吃的鸡去吃,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对待孩子也是如此,强迫逼来的,一定不是孩子所喜欢的。

在高喊“解放”的今天,我也希望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同样可以解放孩子。孩子不是我们用来攀比的物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成为有价值的人,而人的价值都是在发挥自己的长处时才出现的,所以父母应该找出孩子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天赋。

不过我们所说的“自由教育”并不是“绝对自由”。比如说吸毒、赌博、偷盗等犯法的事情,是万万不可以给孩子们自由的。我们给予的自由应该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比如孩子喜欢学什么,就让他去学。上文中的潇潇,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相信她的孩子也会很快乐,毕竟,“自由教育”是每个孩子都渴望的,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能做选择、做决定,意味着他们在不断成长了。

枕边育儿寄语:

那些打着“爱”的名义进行的不是教育,而是管教。我们应该支持孩子们追求心目中的完美自己,而不是逼着他们成为世俗所喜欢的自己。你们怎么看待强迫式教育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