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愈 http://m.39.net/pf/a_7935645.html暑假到了,不少没人陪伴的孩子被送到祖辈家,开启了乡下生活。他们下水摸鱼、爬山登高、摘菜除草、捉虫捕虾……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孩子们好动的天性被释放出来,重拾野趣,玩得不亦乐乎。适应快,“现在叫都叫不回去了”早上6点多,晨雾蒙蒙,初升的阳光洒在吉家营村,炊烟静静地悬在半空,空气里透着点清凉。5岁的小亮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吃完了早饭,着急忙慌地跑向门口,骑上小自行车就向着村里的小广场奔去。在那里,他的小伙伴儿们已经聚齐了等他来。他们约好了要去后山看栗子花。“他爸妈本来还担心孩子会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以为待不了多久就会回城里居住,没想到,现在叫都叫不回去了。”小亮的爷爷笑着说,幼儿园停课后,父母都要工作,没办法照顾孩子,就把小亮送到了距离密云城区60公里的老家新城子镇吉家营村生活。孩子们的到来,让静谧的山村热闹了起来。村边小河成了孩子们最爱的玩耍地。小亮和小伙伴们钻进山里,忙活了大半天。一窝蚂蚁搬家就让他们看了好一会儿,小姑娘们摘野花编成花环,小男子汉们逮到了一只螳螂,直到午饭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爸爸,你知道栗子树开花是什么样吗?不知道吧,我告诉你,是一条一条的,毛茸茸的,就像毛毛虫一样。”饭后,小亮迫不及待地跟爸爸妈妈视频通话,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手舞足蹈地说个不停,爸爸妈妈被逗得前仰后合。“这孩子以前性格内向,不怎么爱说话,现在跟变了个人似的。”爸爸说,小亮回村仨月,虽然晒黑了点,但身体壮实了,性格开朗了不少,爱说爱笑,语言表达也更加丰富了。“没想到孩子适应得挺好,我们做家长的反而有点不习惯了。”长本事,几个月养成种田“小把式”小学三年级的陈翰明回到了位于顺义马坡的爷爷奶奶家,快乐的农家生活让他乐不思蜀。回到乡下的小翰明跟小伙伴一起戏水摸鱼,体验田园之乐。村边小河,五六个半大孩子围成一个大圈,神情专注地盯着水面。水流潺潺,河水刚没过孩子们的脚脖,虽然不算深,但依然有很多鱼虾。“往你那边跑了,快堵住!”一个高个头的男孩站在石头上大声指挥着,透过水面依稀能看到几只手指大小的鱼儿摇头摆尾,穿梭在石头缝中。陈翰明眼疾手快地拿水桶一兜,连着石头和泥沙一块儿舀上来,两条小鱼被成功捕获。岸边的树荫下,大爷大妈们一边看着孩子们捞鱼,一边唠着家长里短。老人们说,近些年村里的小河定时清淤、清水草,还添了不少净化水质的动植物。“河水是眼见着越来越清,而且小鱼小虾明显多了,孩子们下河玩得多开心。”正聊着,不知是谁先挑了头,河里突然间水珠漫天,捞鱼又变成了打水仗。你一瓢,我一捧,水浪翻飞间,欢乐的叫声和笑声在空中回荡。很快,几只小“落汤鸡”被各自的家长领回家,陈翰明也跟奶奶回到了家里,赶紧洗澡换衣服,嘴里还在不停念叨着在河塘里的泼水大战。在城里待惯了,农村的一切事物都透着新鲜,除了必去的小河塘,陈翰明爱极了爷爷奶奶家的小菜园。掰玉米、摘青菜、浇水、除杂草……菜园子里处处都有小翰明的身影。回村三个月,城里娃成了种田“老把式”。“我来我来,爷爷让我来!”小翰明蹲下身子,认认真真学着爷爷奶奶摘菜的模样,轻轻摘下还挂着露珠的新鲜蔬菜,和刚摘的西红柿、茄子整整齐齐码在小菜篮里;看到爷爷正准备浇水,小翰明一刻都不闲着,也连忙跑来帮忙,小小的身板抱着水管,给刚抽出新芽的冬瓜苗和奶奶种的五颜六色的花一一续上水。几个月的时间,小翰明成了种田的“小把式”。改习性,“游戏大王”变成了动物迷脚蹬运动鞋,手拿小竹筐。草帽头顶戴,哥俩摘杏忙。“哥哥,我要那个大的!”“没问题,你等着吧!”哥哥摘一个大黄杏,递给树下眼巴巴等着的弟弟。弟弟接过来,一口咬掉半个,香甜的汁水流得哪儿都是。没过一会儿,小哥俩就合作摘了满满一大筐香白杏。大成和小明两兄弟从城里来到平谷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原来以为和平时一样只是个短暂假期,可没想到一住就是半年。刚开始,没住几天哥哥就受不了了。平时在家里,吹着空调、打网络游戏、看电视是哥俩的日常,可是村里没有网,玩不了Ipad,哥俩吵着要回家。可是很快,小吃货们就被院子里的大杏树吸引。奶奶说,这个杏得到6月份才熟。从那时开始,哥俩天天等,月月盼,杏子由小变大,由青变黄,哥俩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乡下的乐趣可不仅仅是采摘。每天清晨随着公鸡报晓起床,两个娃娃再也不赖床睡懒觉了。撒一把玉米,大鸡呼扇着翅膀从墙上飞下来,小鸡咯咯叫着小跑赶上前来,俩人扒在围栏边看得入迷。如今兄弟俩是个动物迷,村里就像个小动物园,猫咪、小狗、兔子、鹦鹉、猫头鹰、刺猬……常见的动物都能找到,偶尔夜晚还能见着萤火虫。开眼界,和新朋友一起看露天电影夜幕降临,昕昕和小伙伴们排排坐好,一根电线从室内牵出电源,一张小桌子摆放好投影仪,一道光束便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打到胡同另一侧人家的外墙上,好戏就此开演。夜幕之下,露天电影院重新开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每逢流动电影放映队拉起幕布,村里就会迎来一场精神文化的“盛宴”,男女老少搬着小马扎在幕布前找好位置,有的甚至坐在房顶上边乘凉边观赏剧情。而今,这样充满回忆味道的场景在昕昕家里重现了。除了近年曾在电影院上映过的热门影片,昕昕妈妈的片单里还有一系列“老电影”——《没头脑和不高兴》《雪孩子》《小蝌蚪找妈妈》……这些伴随自己童年的电影,现在也走进了4岁女儿心里。对于“露天电影”这样的形式,昕昕感到又新奇又好玩。这个户外的屏幕有一面墙那么大,比她见过的所有电视都要大很多很多,动画人物在墙上开始表演,她也可以跟着手舞足蹈,不必受限于斗室。更让她感觉有意思的是,邻居家的小孩子也会来一起看电影,他们有的骑着滑板车,有的搬上小板凳,有的牵着小狗,这些平时不知“藏”在哪里的小伙伴,一下子冒出三四个。有的小孩子看看就走,有的则跟昕昕约好“明天我还来”,这让本就缺少同龄人玩耍的小姑娘高兴极了。新玩意,城里娃儿让乡村有了活力在农村,地方宽敞,城里孩子的到来,带来了很多新玩意。在宋连大爷的眼里,孙子的很多玩具都让他摸不着头脑。没有脚蹬子的自行车,靠双脚在地上来回蹬着跑;满满一大箱子的塑料块,东拼西凑就成了辆能自己跑的小汽车;还有一把迷你“小吉他”,天天抱在怀里对着平板电脑学弹唱。“他说这叫平衡车,就是要用脚蹬着滑,能锻炼平衡能力。这是乐高,是一种国外的拼图,能搭出来很多东西。至于那个‘吉他’,叫尤克里里,也是一种乐器,比吉他少两根弦。”如今,对于孙子的这些新玩意,宋大爷已经能叫得上名字,还能跟他一起玩上大半天。不仅如此,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也在村里见识了很多“城里的物件”。昕昕家有一台手磨咖啡机,爸爸妈妈放假回来就会一起坐在院子里磨咖啡,香气扑鼻。小亮的邻家哥哥有一台无人机,能飞得很高,拍出来的照片里,人就像蚂蚁一样小。还有一位小伙伴,院子里摆了一套架子鼓,每天都要练上一两个小时,富有节奏的鼓点成了村里独特的风景线。疫情之下,回村的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传统农耕生活的体验中,在与不同年龄小伙伴的相处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而孩子们的到来,也给农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他们活力四射地奔跑在田野上,笨手笨脚地学农活,耐心地教老人使用新物件,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新发现,这样的活力与青春,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人。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可心编辑:王海萍流程编辑:郭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