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基础教育最应该全面强化童年综合成长素质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2/10/2

育邻梦

网友提问:小学和中学里最清闲的老师是不是体育老师?

回复:基础教育最应该全面强化童年综合成长素质。

素质,包括思想性格、文化修养、身体肌能协调性、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心理状态稳定包容性,即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六大基本方面。素质与人类种族、性别、生活环境关联性很小,也无法完全用分数测评区分。因此,只要有人类群体就存在素质高低差异的不同个体。

语言、数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文化课程拥有齐备的历史文献、拥有完整考试测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最简单短时“刻意练习”强化。因此,文化课程一直占据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体育、美术、音乐、舞蹈、道德与法治等科目长期处于边缘辅助角色,更有甚者体育老师通常被作为身体差的代名词。

人类社会综合生存素质包罗万象,比如体育包括跑、跳、踢、撑、爬、举、摔、球等多项分支,东京奥运会共计33个大项、个小项,年北京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个小项;音乐包括乐器演奏、演唱;舞蹈包括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际舞、摩登舞、时尚舞蹈......因此,人类社会几乎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美个人、几乎没有人精通所有人类综合生存素质。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依托于一个前提条件——要有健康的体魄。人们将其总结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用以比喻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要勇往直前、意志坚强,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依托于一个前提条件——健康的体魄,只有这样,你才会做好,才会做得更好。

童年综合成长素质源于生活

的确,人是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忠实受用者、健壮的身体是人类开展一切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的基础,拥有健康体魄的人拥有全世界、失去健康的人全世界也与他无关。然而,在成绩优先的过度应试教育之下,教育部与卫健委数据: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充足睡眠、多参加体育锻炼、多阅读陶冶生活情操、多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生活实践能力......专家为孩子们茁壮成长开足了“药方”。然而,现实教育成长辅助环境什么样呢?城镇学校绝大多数教学班编制50人以上+单个校园学生人数超过人的比比皆是、学分任然是学校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课间10分钟+操场一面平+大班体育课就是做操+跑步+少有的器材趴在一旁睡大觉、授课时间以外孩子们只能呆在家里、儿童友好型城市还停留在报告之中、年轻家长工作之余难有时间陪伴孩子们提升综合成长素质、课堂之外的所谓素质培训都被切成了薄片儿以考级营收为目标地收割童年成长“韭菜”,试问这样的综合成长环境,孩子们该由谁领着多锻炼、该去哪里阅读陶冶情操、如何提高综合成长素质呢?

素质教育科目太广,文化课程最好统一施展;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文化课程之外的其它素质科目更适宜小范围教学、更需要长时间“刻意练习”;体育强身健体、美术增强现实审美、音乐陶冶社会生活情操…非文化科目对孩子学习成长促进作用的“弦外之音”更大......工业标准化作业生产思维主导下的教育体系,实难从长远、全方位视角规划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未来。因为,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比较增加大量教育师资投入、增加大量教学辅助设施投入、一面平的学校操场很可能不再适用。

植物先长主干,主干长好之后才会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动物先长骨架,后长肉、先雕琢轮廓,后局部细化......人们常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身体是人一生最忠实的依靠,是创造、消化一切人类社会消费财富的根本,也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有机会驾驭物质财富和智力财富。同样,健康的身体素质伴随个人生命全程,而文化学识则具有相当高的实效适用性。因此,接受完系统学校教育的孩子们,毕业之后真正能够运用到工作实践的文化知识内容极少且零碎,综合生存素质则“如影随形”。

文化课程知识是人类社会综合生存素质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刻意强化,比如某些认证考试考前突击学习。同时,受人体生理结构限制,那些实用性差的文化课程知识很快就会被快速遗忘。相反,个人综合生存素质则每天无时不刻都在保护我们的健康、保护我们遵守社会法纪、保护我们实现梦想。所以,基础教育最应该全面强化童年综合成长素质。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