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经典IP全新演绎小百花越剧场新版三笑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2/10/5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85024.html

走出小百花越剧场,记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年1月2日晚,这座被人们亲切称为“蝴蝶剧场”的新剧场,刚刚结束了自己首出驻场大戏——江南民调新版《三笑》。

几个月前,遍布杭城街头巷尾的新版《三笑》广告,已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如今,这出大戏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我们是你的自拍杆,为你修图和点赞。”

“股票期货牛市熊市风险大,投资艺术品升值又高雅!”

当华文、华武骑着滑板车出场,当四大才子拿出手机拍照,当舞台秒变大型追星现场,为华安和秋香点亮爱的灯牌……

戏迷们这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对经典的重温,甚至不能说是改编。新版《三笑》,将浙江戏剧人的野心和勇气,演绎得淋漓尽致。对新版《三笑》来说,这是一次走出舒适圈的探索,更是一次走向更多人群的拓展。

笑对观众

经典IP全新演绎

历时10年筹备、3年创作制作、超过1年排练……由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制作的《三笑》,讲的是人们所熟知的故事——唐伯虎点秋香。

舞台上,照旧是“小百花”演员;舞台下,却不仅仅是越剧“铁粉”。

传统戏剧,配以黑科技手段。当戏剧舞台变成自动升降的九宫格,当华府的姑娘或乘坐吊篮,或走入观众席,唐伯虎点秋香的经典场景有了更沉浸而多元的表达。

演绎经典,融合现代元素。这台戏里rap、摇滚、选秀等流行元素集聚。头顶箩筐的厨子小杨,穿得红到发紫的丫头石榴……略显夸张的服饰与妆容,将一个个角色衬托得更加喜感。

打破常规,这是一出强调互动和感受的大戏。与常规剧场管理相反,导演希望大家多拍照片、小视频,抖音、朋友圈都发起来。

《三笑》到底有多好笑?记者坐在场内粗略数了数,两小时的演出中,全场一共响起了60余次笑声。

迎娶秋香前日,“铁粉”小杨带唐伯虎离开华府时,推着小推车上场,将“可回收垃圾”的布片一揭下,全场大笑。

唐伯虎坐进木箱里,还不忘开唱:“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秋香应对:“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

一出垃圾分类的戏,抖出紧贴当下热点的“梗”。正应了官方介绍:这是一台都市生活的“解压器”,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欢乐“制造机”。

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自编自导,将一个风流才子猎艳的俗套民间故事,改编为一部艺术家为追寻灵感缪斯,化身为奴,在挥金如土的豪富俗世中,寻回自我、见证风骨、收获爱情,也真切体味到超凡入俗、真诚琐碎的生活欢乐与幸福真谛的人间喜剧。

“融合”和“创新”是众多观众普遍提到的。“歌剧《妈妈咪呀》式的‘群魔乱舞’,日本宝冢歌剧团般的沉浸互动,现代舞和古典舞的融合,《茉莉花》等熟悉的民调音乐让人想跟着哼唱……”一位90后观众忍不住在朋友圈里点赞。

《三笑》将以每年场的规模,在每周二至周日晚在小百花越剧场驻场演出,打造中外游客在杭州“日游西湖,夜赏《三笑》”的文旅新名片。

笑迎市场

自我革新打破常规

年9月26日,筹建十多年的“蝴蝶剧场”正式试运营,内设大剧场、黑匣子剧场和经典剧场。打造驻场演出是与“蝴蝶剧场”同步出生的念头。

白蛇传、梁祝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爱情故事都发源于杭州,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发生在苏州的《三笑》?

“驻场演出,对观众的认知度有要求,比如故事本体要家喻户晓。《三笑》占了很多优势,它代表受众面更广的吴越文化,是浅阅读。唐伯虎点秋香,有着现成的IP,我知道我会把它做成什么。”导演郭小男说。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许多业界颇有名气的“角儿”,为推广传统戏剧作出破圈尝试。京剧老生演员王珮瑜的清音会让观众用更轻松的方式感受京剧;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邀请4位90多岁的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通过网络直播“圈粉”年轻人……

戏剧传承,责任重大。浙江戏剧人深知,拓宽市场、吸引更多受众,才能走好传承与发展之路。

为什么没有选择越剧,而选择了江南民调?答案不言而喻。

10年前,郭小男和《三笑》出品人、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茅威涛在香港买下了电影《三笑》版权和电影中的音乐版权。这部诞生于年的电影,片中插曲包含了吴、苏小曲,常、锡民歌,上海流行小调等41段江南小调。

江南民调新版《三笑》选取了一批特征鲜明、艺术性高、流行性强的江南民调音乐曲牌。这些民调又带着十足的越剧韵味。国内著名音乐制作人捞仔与郭小男联袂操刀,创造了全新的风格和艺术感受。乐队中,还加入了架子鼓、贝斯、电吉他、电钢琴等流行乐器。

腮红打满了半张脸,眼下用黑色画出粗粗的睫毛……和过去“小百花”潇洒美丽的才子佳人形象全然不同,化妆师毛戈平和郭敏设计了夸张的妆面;古今穿越、中西混搭,服装设计大师王秋平历时小时,使用苏绣,为每一个角色进行了或庄或谐的独特注解。衣服和妆刚配上时,演员们感觉和过去的角色差异很大,有点不能接受,但是带妆演过就明白了。“适合人物的都是好看的。这次的妆比较突出人物个性,如果用传统的戏曲妆,反而会削弱角色魅力。”饰演华文的范雅琪说。

对演员来说,表演上更要“去程式化”,打破越剧原有的格局。秋香的扮演者徐叶娜进入“小百花”已经30多年,“开始排《三笑》时,手都不知道搁哪儿,一抬手还是兰花指。”徐叶娜说,《三笑》在演绎上更像是音乐剧的手法,载歌载舞,演员们学评弹,念rap,唱摇滚,跳民族舞、现代舞,挺难的。仅最近一个月,她的手机就存了50多段录音。“唱段经过了不断的修改,私下还要反复练习。”

一年多前,《三笑》剧组刚刚组建,就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强度“魔鬼课程”。唐伯虎的扮演者李霄雯拿出了一张大家的“乌青照”。“每天连续四五个小时跳舞,不跳的时候就练唱。劈叉、压腿等基本功照着十几岁时的强度练。”李霄雯说,更难的是声腔,“戏曲的唱法是扁的、窄的,而《三笑》需要打开声腔唱。”剧组请了4个声乐老师为演员“开嗓”,声乐训练持续了近一年。“这是我排过最久的一部戏,投入精力也是最多的。”李霄雯说。

笑看城市

文旅融合又添新景

半个月前,《三笑》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大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社负责人、旅游联盟专家和导游走进“蝴蝶剧场”,观看了一个小时版本的“先导片”。

“坐在这个新型剧院,你们将看到一个文旅融合的作品,游客们能不能喜欢,请你们来打分,看看这个江南民调的方向与杭州的文化生活到底匹不匹配。”大幕拉开前,郭小男说了一段开场白,他深知,这些观众是来“验货”的。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大家笑得开心,接住了舞台上抖出的一个个“包袱”,郭小男心里有了底。

从奠基原创剧目《五女拜寿》开始,“小百花”历经35年发展,凭借《西厢记》《藏书之家》及新版《梁祝》《春琴传》《寇流兰与杜丽娘》等系列作品,“花”香远播千里。

“《三笑》,首先是一个文旅产品。”和“小百花”合作了数十年,郭小男很清楚这次不同以往的定位,他让百越文创市场部的同事走进杭州的各家民宿和酒店,讨论如何让住店客人来小百花越剧场看戏。

郭小男记住了一个数字——17万。“平均每天有17万外地人在杭州过夜。他们晚上看什么?能不能有1%的人走进小百花越剧场?”

面对观众的热爱,茅威涛将《三笑》定位成:越剧观众看热闹,非越剧观众的入门剧。“正好跟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是相反的,这个相反也许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是需要市场来检验的。”她向记者分享了对《三笑》驻场后的设想,“调整”是必须要做的。“像新版《西贡小姐》、新版《悲惨世界》,可以不断改进。新版《三笑》的舞美、服装都可以重新制作,剧本也可以不断更新和调整,类似‘垃圾分类’这样与时下紧密结合的‘梗’,我们就可以随时调。”

茅威涛说,观众若能在观赏完《三笑》之后,除了对越剧、对江南音乐有一定认知外,还能收获《三笑》带来的一点点心灵体悟,那我们便是成功的。

导演谈《三笑》:不负江南

新版《三笑》导演郭小男

西湖美景天下传,西湖之外,游客到了杭州还能看什么?或者说,从服务者的角度思考,杭州能为游客提供什么?

当然少不了越剧,少不了“小百花”。

目前许多剧种的传承并不乐观,一些地方性剧种的受众越来越少。而在人口不断涌入的城市中,戏曲的受众也在变化。比如上海,京剧、昆曲、越剧等几大剧种分流观众的局面,曾经持续了半个世纪,而现在很难继续分流了。为什么?因为年轻一代是以好看为基准的。这也是大势所趋。

戏曲不能再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尤其是国办剧团,要思考的不仅是演出任务、拿奖、比赛等,还应该思考市场需要什么,观众需要什么。不是简单的迎合,更重要的是在观众的喝彩声中延续剧种。“小百花”作为国办院团,作品的艺术标准、公众满意度等要求都是很高的,要在推陈出新中继续弘扬它的品牌,保持它的鲜亮,拓展它的受众。

文旅融合的好处,是“文”会带给“旅”更广阔的需求,“旅”会带给“文”更多的流量。“旅”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地域性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递。文化如果能更深、更广地推进旅游,又能把流量纳入到文化本身,这就是很好的文旅融合,也是文化本身无法达到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打通隧道。

我们创作《三笑》,也是“打隧道”。

“蝴蝶剧场”、百越文创、“小百花”是一个共同体,有一致的奔跑方向。愿《三笑》能成为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作品,为观众展示新时代的吴越艺术表达,不负江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