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成长的边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真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2/11/5

01、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真的吗?

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岁,我晚上散步的时候看到她妈妈带她出去,一问,原来是上晚间的英语班。

吐词都还不很清晰的小姑娘,上英语课能行吗?我疑惑地问道。

不行也得行!这位妈妈坚定有力:她幼儿园的同学,有些从两岁就开始双语学习了,有些甚至是从一出生,家长就只跟他讲英语,我们的再不学,就晚太多了。

然而,这不是小姑娘上的唯一一个辅导班课程。

从她妈妈的描述中,我听到了逻辑思维、架子鼓、舞蹈、机器人……等,认真掐指一算,一共9门课。

天啊,听得瞠目结舌的我问小姑娘,你喜欢上这些课吗?

小姑娘怯生生地摇了摇头。

但这位妈妈告诉我,小姑娘学的这些课,已经是最低配置了,她的同学们,有些一个周末都要赶10几个培训班,更何况现在是暑假这样拉近差距的好时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这位妈妈带着小姑娘急忙忙赶去上课前甩给我最后一句话。

孩子的输赢真的由起跑线决定吗?我表示怀疑。

但我却不知道要如何辩驳,因为现在这个焦虑而功利的社会中,从怀着孕的妈妈带着孩子去胎教,到孩子读大学,每一个阶段都在疯狂着。

四处充斥着“赢在起跑线”上的论调。

直到我看到这本《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能成功》。

这本书是比尔盖茨在年度书单重磅推荐的一本书,作者大卫爱泼斯坦是《纽约时报》NO1畅销书作家、《体育画报》资深撰稿人,这是他今年在国内出版的最新书籍。

书中告诉我们:如果真能“赢在起跑线上”,那尽早开始专业化练习,兼顾精准与技巧,理应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大部分项目中,这样做都行不通的。

02、学习过程中,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为什么说,“赢在起跑线上”是错误的认知?

我们先来看看张艾嘉和孩子的故事。

张艾嘉在7岁时生下儿子奥斯卡。

她说:“从第一次把他抱在怀里,我就为他计划好了未来的路,我要他成为最好的童星。”

于是,她认真鸡娃,要求他会说英语,会弹钢琴,穿童装走秀,从容面对镜头。

为此,她老公王靖雄说她“不象养儿子,更象组装电脑,把所有最先进最顶级的软件全部塞进去,却不知硬盘本身能否容纳。”

你看,哪怕本身拥有超强资源的人,一旦变成家长,都会不由自主的焦虑,然后不断催促着孩子:“快点,再快点”。

更别提如你我般普通的家长,被这个功利的社会推动着,恨不得孩子学得越快越好,这样,以后才能在这个世界好好立足。

对于陷入教育困境中的我们,《成长的边界》中说得直白:

家长们看到孩子面露困惑就觉得浑身难受,他们想让孩子赶紧理解,越快速越简单则越好。但是,学习既应持久(需要坚持)又宜灵活(需要将知识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追求快速和简单正是问题症结所在。

认知学家科内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进行词汇学习,一组给一些单词再给单词解释,另一组则只有单词解释,在揭晓答案之前,学生不会得到任何揭示。

实验的结果让人很惊讶,在单词测试中,只有单词解释的这一组表现更好。

实验显示,在训练期间,可获得的提示越多,在训练早期的表现就越好,在测试日的表现就越差。

科内尔通过反复研究,得出一项结论:带有提示的训练无法产出任何持久的学习成果。

不带提示的训练进展缓慢,充斥着错误与不顺利,怎么看都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不合,但是,只要最终给出了正确答案,重复错误的答案反而可以帮助学习。

从长远来看,这个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高效率。

而所谓“赢在起跑线上”得到的越快速越简单的学习方法,看似已抢占到先机,实质上优势已经消失殆尽。

0、突破性成长,是打破“认知壁垒”,勇于创新

在现如今快节奏生活、学习的背景下,教育的成功与否演变成看成绩的好坏。

所以我们看到机械呆板的“刷题”,这样就能取得速成的分数,但是这样对孩子的思维体系建设和思维能力是有伤害的,会让孩子丧失长远持续的学习能力。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和教育方式上,一直是一个反复递进的过程:学习知识——海量训练(刷题)——反复训练——学习知识。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甚至是初入职场,孩子都是这样被教育,好象这样机械的“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各种资讯都强调着,沿着前人的经验练习,就能成功。而《成长的边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练习者能够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变革者”。

因为,靠重复积累经验来培养出准确的直觉的所谓专家们,在使用新规时,表现不及新手。莱斯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埃里克戴恩将这种现象,称为认知壁垒。

而避免认知壁垒的出现,他的建议是:在特定的某一领域中去尝试应对各种完全不同的挑战——把一只脚踏出你的世界。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一个小镇上的木屋着火了,消防队队长到达现场后,发现事态很严重。

木屋旁边没有消防栓,火势很大,如果不马上扑灭,火势会蔓延到邻近的房屋。

正在紧张的时候,队长看到几十位邻居提着水桶去旁边的湖里打水轮流灭火,却完全没有成效。

队长当机立断,让所有的人停下救火工作,集中在一起去湖里打水。

当时邻居们都惊呆,停下来救火,那火势岂不是更大了?

但当他们都提着水来到着火的小木屋前,并且听消防队队长的话围着木屋站成一圈,一起把水泼向火苗后,火势立马减小,很快被扑灭。

你看,跳出经验外,用新的思路思考,很多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正如书中所说:

未来社会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需要的是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用跨界的思维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迷信于一行一业的经验之谈,打破认知壁垒,找到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才能赢来突破性成长。

这句话,不仅对孩子适用,对我们也同样适用。

未来还很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都需要不断打破成长的边界,来踏上科学的成长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