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谢佳不得不在两种身份之间来回“穿越”。白天,她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办公室副主任;下班后,她则成了5岁女儿的同桌,和一群幼儿园孩子做起了“同学”。然而,坚持了一年多“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的陪读之后,当初给孩子报的7个班,如今已经退掉了4个。谢佳很失望,“以前总觉得自己孩子就是个天才,可现在怎么发现她干什么都不行?”(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从小给孩子培养一些兴趣技能无可厚非。但现如今,社会上却出现了许多家长们盲目地给孩子报班,之后因孩子没有兴趣又大量退课,最后浪费了财力精力,无功而返的情况。对此,恐怕许多家长都有所体会,而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找准孩子兴趣点,重点在于帮助孩子持之以恒。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保持兴趣,时常会事半功倍。因此,常常是孩子稍微一感兴趣,家长就去帮孩子报班。可是,对于很多不足10岁的孩子来说,要持续保持兴趣是很难的。学架子鼓,有可能只是突然觉得敲着好玩;想学钢琴,可能只是感觉黑白键能弹出美妙音乐很神奇。对于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约束力较差的低龄孩子来说,这种瞬间的兴趣极易消失。
因此,家长们要抓准孩子真正的兴趣在哪,跟孩子充分沟通,提前告知其学习过程的困难性,采取短期试学的方式,弄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兴趣。而确定之后,则要跟孩子讲明原则,一旦开始进入长期学习,便要尽量坚持到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许多技能的学习,过程常常耗时又费劲,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乏味无趣。这个过程,常常会让孩子们无法对其产生持续的兴趣,进而有放弃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的兴趣点,多一些鼓励,使其不断有获得感、自豪感。
文/全凌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