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你听过世界上最年青的乐器吗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3/5/27
本文主人公张桦

手碟作为一种世界级的新兴乐器,大约诞生于年,至今不到20载,其音色神秘、空灵,曾有人把它比喻成“最接近宇宙的声音”,令全球不少玩家为之着迷。而手碟制作工艺复杂,全世界能独立制作手碟的人却寥寥无几。

6年前,80后张桦凭借对它的好奇与兴趣,自学制作手碟,不惧艰难,匠心独运,一举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手碟制作成功第一人,也是全球目前仅有的几十位知名手碟制作者之一。

02:08

酷爱雕塑的音乐发烧友

张桦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酷爱雕塑,喜好画画。

张桦从小喜欢音乐,尤其是各种打击乐。高中时就玩架子鼓,还跟朋友组过乐队。后来在大学里陆续接触到一些手鼓、非洲鼓、邦戈鼓等。

张桦考虑从事音乐,但也很快被他否决。玩音乐只是爱好,并不是他的专长,也不能满足他内心最深层的创作需求。张桦渴望自己能做出点东西,就像画家绘出满意的画作,诗人写出动人的诗歌。

生活中有很多烦恼,张桦时常敲打架子鼓,活泼轻快的声音,替他减少心头不少忧愁。

自主研制手碟,获成功

一天在网上浏览时,张桦无意中看到了手碟演奏的视频。当演奏者十指灵活,快速触击手碟时,声音空灵,旋律优美,犹如中国古代的编钟,简直是天籁之音。他听得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这种新奇的乐器顿时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手碟(Hang)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两名瑞士人菲力霍那和萨宾娜谢雷于年所创,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乐器。

张桦忍不住想买一只,可是计划落空。因为国外纯手工制作的手碟产量很小,价格贵,4万多元一只,想买的人又很多,要排队,甚至还要摇号,等一年也不见得能摇中。国内也有少数人在尝试制作手碟,因为工艺复杂,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张桦觉得自己做过雕塑,又玩音乐,对手艺创作充满浓厚兴趣,何不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只手碟呢?

手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国外晚了10年,演奏的人尚且不多,更甭用说制作了。没有实物样本,资料不完整,没人能指导,也无法借鉴别人的经验。制作手碟,简直是要“无中生有”。

张桦通过国外的网站,找来一些关于手碟的数据资料、图片和视频,细细观察,倾听音色,推敲出造型和声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反复试验,一点点琢磨。

张桦买来钢材料,做成两个半球型的钢模,这样才能组合成一只手碟。他通过氮化来增加钢的轫度。底部的中心钻个孔,称Gu,为低音部。在手碟的上部制作7个音区,样子有点像缩小版陨石坑。每个音区都有一个独立的音,环绕顶部中心点基础音Ding排列。为了节省场地成本,张桦把工作场地放在家中的客房。客房婴儿床刚好有两个横档,他把调音台放在上面。

整整一年,张桦前前后后做坏了多对钢模,忍痛花费一大笔钱。他仿佛与自己赌气,这些年的怀才不遇,让他对成功更加渴望和执着。张桦反复试验,最后终于了解热处理氮化钢材料的特性,音区的设置、调整等。通过不断的摸索,张桦将手碟的制作分7个环节,制形、氮化、制作音区、退火、调音、黏合、精调。最难的是调音。手碟的发声原理就是敲击钢片震动发声,但是因为各个音区是在同一块钢片上的,且彼此相隔不远,其中一个发声,另一个也就有可能跟着共鸣发声。要想把每个音区的声音调准,且音色圆润不尖锐,非常困难。

第一个手碟没做成功,但张桦感觉自己好像摸到点门道。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又陆续做了4只。他一边又一边地拍打这些成品手碟,声音空灵、婉转、悦耳,跟网上演奏的手碟差不多,他欣喜若狂。

年11月10日,为了验证自己是否在“闭门造车”,张桦带了其中3只初代手碟,心怀忐忑地来到北京,去拜访他“泡”外国手碟论坛时认识的国内手碟玩家。幸运的是,他的手碟得到国内第一批玩家的认可,他们认为张桦没有见过实物就能做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因为手碟属于稀缺产品,国内还没有地方买,他的3只手碟当即就被北京的玩家买走,每只卖了元。

张桦心里美滋滋的,这次在北京第一次出售手碟的经历,让张桦突然开了窍,长期的迷茫、不安烟消云散。他深深地意识到:制作手碟不失为一种让自己生存下去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天,张桦给自己制作的手碟起了“玄音”这个名字。

从北京回来之后,制作手碟就变成张桦的工作。妻子很支持他做手碟,但嫌他在家敲敲打打太吵闹,影响女儿休息。张桦不得不另寻他处。为了节省成本,他租了一个农舍做工作室,离家不远,寒碜简陋。这是张桦的第一个工作室。

为了寻找更合适的制作环境,张桦搬过4次工作室,并且越搬越远,一是因为老遇到拆迁,二是怕扰民,但张桦并不愁没有客人上门。信息化时代,张桦基本都是在网上接单。通过玄音的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