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小故事
我是80后,在上学时期学过一篇文章《伤仲永》,虽然忘记了是上几年级学的,但是清楚地记得,《伤仲永》是王安石前辈写的一篇散文。
《伤仲永》讲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但是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方仲永写作的能力一点点退化,才华尽失,后来沦落成一个普通人。
对比之下,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出生于德国,从出生开始就被村里的人们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不正常的孩子,但是小卡尔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孩子,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硬是把小卡尔从痴呆的孩子变成了著名的天才。
下面看看这个小卡尔的历程吧。
八九岁,能够自如地运用六国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格廷根大学;13岁,出版《三角术》;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但丁的误会》一书的出版,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看到此处,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世界上有几个卡尔·威特呀?
确实没有几个卡尔·威特,但是我们有一样东西,而且和卡尔·威特同等的待遇,那就是和卡尔·威特老父亲一样的那种爱子女的心。
由此看出,孩子的智力并不是天生就决定成人以后的出路。成人以后走向社会的成就,虽然有一部分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但是后天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
方仲永是从小聪明,卡尔·威特是从小痴呆,而我们的孩子呢?都是健康快乐的孩子,没有方仲永小时候的苦难,也没有卡尔·威特小时候的痴呆底子。
参考支招
曾经有研究证明,我们人类出生后,大脑里面的突触特别少,但是6岁的时候最为密集,而到了14岁的时候又会变少。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6岁左右抓好开发智力的机会,那么会给孩子铺垫一生的基础。
支招一:关于兴趣班,顺应兴趣,而非强加兴趣。
现在的社会,不用多说,课后各种兴趣班有的是。有的家长也是不断地给孩子报各种班,有的是跟着周围的人学,有的是真的孩子喜欢。
在这里,小雨妈想说,每个孩子对于新事物不了解的时候,作为父母可以带他去了解下,先看看体验课。因为孩子毕竟不是大人,大人知道各个兴趣班是干什么用的,而孩子却不知道,不要上来就问,宝贝你报美术班吗?你报架子鼓吗?或者上来就给孩子报完。
当孩子了解了体验课后,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就不要把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相反,如果喜欢,一定提前告诉孩子,不管以后多么的艰难或者有可能和作业的时间冲突,也要想法克服。
这里小雨是个例子,小雨在幼儿时期特别喜欢画画,应该和我有关系。我自身就是学设计的,有点美术功底,我经常在他面前有意无意地熏染,因而在幼儿时期他没少画画。
我记得不完全统计,他的画挂满了90多平没有公摊房子的大卧室的两面墙体,每一幅画完我会挂在墙上,久而久之,他自己就会慢慢地在无聊的时候就去画。
后来小雨上了小学,有段时间他告诉我,不愿意画了,他的理由是作业多了,感觉没有时间。确实刚升入一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息和幼儿园一点也不一样,9-11月的那段日子,我们晚上写作业,复习、预习都需要整到晚上8点多,9点睡觉是他的习惯,所以我同意了。
我本来也没有想让他成为什么画家,说实在的,如果真往绘画上面走,这还真是烧钱的兴趣,我家也没有这个条件。画画充其量就是为了让他锻炼脑细胞而已。
谁知下学期开学不久,他告诉我他想画画,他的原因是,他听到很多小朋友在外面都报了美术班,他也想画画。这是他从别的孩子那里听到的,看来他也想了这个问题。
我先给他理清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拥有的东西,有的他可以拥有,但是有的是不可以拥有的,看到别的小朋友和自己不同的时候,可以和妈妈讨论。
如果是叫“需要的正能量天使”,那么妈妈也会替他向小天使许愿,如果是叫“攀比的小恶魔天使”那么妈妈会和他一起打败恶魔天使。后来我确定他是真想画画,我就给他出了主意,然后我们快乐地画着画,到现在还在画。
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们喜欢,不是攀比的,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引导和教育,这也是孩子的一种享受,但是一定注意作息时间。
每个孩子拥有的优势不一样,如果我们始终抱着培养天才的心态,那孩子会被我们累死,谁也不想看到每年高考或者中考过后孩子自杀的悲剧吧。
支招二:慢慢地让孩子理解他人
在《这是“六一”的礼物?我这是跟孩子多大仇啊,把孩子整哭了》这篇文章里面,我介绍了2-7岁的孩子属于自我为中心,说白了在孩子眼里,他们感觉我们大人看到的世界和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
一二年级孩子正好处于6至7岁,正好缺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阶段。所以有很多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要不怕孩子犯错,用孩子的眼光理解孩子的心理。
实例可以参考《这是“六一”的礼物?我这是跟孩子多大仇啊,把孩子整哭了》里面小雨为了留住小姨住下,蛮横大哭的故事。
支招三:培养孩子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孩子写作业的习惯
一二年级的孩子,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大的计划能力,需要我们家长带领着去制作计划,他们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是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的。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环境,我用的是环境熏染法。比如,每天9点必须封书包上床睡觉,也就意味着9点之前必须把作业完成。我会提前把作业的情况给他分析一遍,然后用便签的方法让他一项一项地完成。
写作业的时候,他会在他的小桌子上写,我在我的屋里弄我的电脑,不会的题让他先放一放,之后统一讲。
(2)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我们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本文具,教给孩子归类摆放的方法。小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发的课本都是新的,回来给包上了书皮,可是没有多久,他的书都是折的折,掉页的掉页。
后来我把所有的书倒出来,然后让他在旁边看着,我示范着一本一本地告诉他怎么放,所有的书放进去后,又拿了出来,让他模仿了一遍。从那以后,他的书很少出现折页的情况。
整理书包是孩子的事,整理书包的过程是一个可以想想落没落下文具、明天上什么课程,进而思考的过程。
孩子的智力的“黄金时期”,是指适合孩子学习并且掌握某些知识技能以及行为动作最容易的时期。
而一二年级恰好是这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孩子就会学得又好又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当父母的我们,错失了这个黄金时期,往往就需要花费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没有哪个父母是一生下孩子就有教育孩子的经验的,我们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愿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