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架子鼓 >> 架子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你自以为是尊重孩子,其实却教会了他

来源:架子鼓 时间:2022/10/13

“我一直很尊重孩子,他小时候上的兴趣班都是自己喜欢的,画画、架子鼓都学过一阵,他如果说不学了,我也从不逼他!“沙龙里一位妈妈颇有些沾沾自喜的讲述自己的先进育儿观。

但是,如今孩子已经上小学,刚开始成绩还可以,可是到了二年级,孩子就不爱学了,作业潦草、态度马虎,成绩当然一落千丈。一说他,他还顶嘴,弄得这位妈妈总是忍不住要动手打!

不得不说,孩子正在把他上“兴趣班”的行为模式,转移到小学的学习中。这位妈妈的所谓“尊重”,其实是教会了孩子放弃。

秉承这样教育观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刘欢夫妇也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小没有强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其实你迫使她练一练,她可能就很好。”

他们的女儿虽然从小展现出音乐的天赋,却终究没有坚持下来,最终“泯然众人矣”,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会留下这样的遗憾,是因为许多家长并不知道,我们在学习新技艺、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个想要放弃的阶段。一味的“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放弃”,只会让孩子形成逃避困难的学习模式,最终一事无成。

顶级学者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是专门研究“学习”的,他曾经总结了一个人学习某项技艺时,从“新手”到“卓越”的路线图。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第二阶段:变得认真第三阶段:全力投入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以学习钢琴为例,一开始孩子感到有趣,喜欢叮叮咚咚的乱弹,学习时也都是非常简单的入门练习,没有什么压力;——这是第一阶段。

接着,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难,孩子需要更认真的对待钢琴的学习,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枯燥的基本功;——这是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面对的是更难的功课、日复一日的练习,却少有成就感。

更糟糕的是,孩子很可能遇上他学习的第一个“放弃陷阱”,并考虑放弃——虽然一直在练,却感觉不到进步,不如放弃吧。

在这个时候,其实只要坚持不懈的练习,由量变积累成质变,孩子就能取得成就,并感受到成就感。此后,他又会动力十足、全力投入,直到从匠人到天才的飞跃,这就是第三、第四阶段。

面对“停滞期”,成年人靠信念感、目标感保持坚持,但大多数孩子没有这样的目标感和自控力,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的快乐“比”未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成就感“来得重要多了。所以,他们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

而家长的责任,恰恰是在这个阶段,推孩子一把,逼孩子一下,让他坚持下去,顺利进入学习的第三、第四阶段。

逼孩子一下?

说到“逼一下”,很多人会举周杰伦学琴的例子,据说这位音乐天才小时候也是被妈妈用“小棍子”逼着学琴的。

不过,“小棍子”逼出了周杰伦,却有更多的孩子,被“小棍子”逼得再也不弹琴了。

有位妈妈说,她每天逼着儿子弹琴,终于考过了七级,又得了全国一等奖后,孩子却依旧选择了放弃。

“那一阵子,他每天把作业拖到半夜,以此来逃避弹琴。而在我们彻底不弹了之后,孩子到现在四五年间,再也没碰过琴……”

虽然孩子有时候需要我们推一把,但是简单的“逼”,却有很大概率让孩子变得厌学。

学琴是如此,学习文化课时同样如此,许多孩子遇到作业困难、成绩一直没法提高的时候,选择放弃,表现为拖拖拉拉、上课不认真听讲、逃避作业——反正努力了也没用,不如算了。

这时候,如果您用打骂、盯着学的方式“逼”孩子,虽然可能短时间可以看到一些进步,但是孩子却埋下了“讨厌学习”的种子,变成“不盯着就不学”。

咱们这一章就讲讲如何智慧的“逼”孩子,既保护他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又能够推他一把,帮助他顺利的度过“停滞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