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始终就像是困扰中国家长的一道魔咒,是除了孩子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外培训被叫停,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出路,家长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来的特长班跟兴趣班。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兴趣班的开展,也逐渐产生了各种情况,根据家长们的反应,最主要的就是两个问题:
一、孩子“三分钟热度”,去了几次就不想去了
此类情况是当前最常见的情况,往往是家长带着孩子第一次试课觉得好。结果,家长把钱一交完,孩子去两次就不想去了,最终家长跟培训机构因为退费而产生纠纷,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各类兴趣班的退费率也可以证明此类事件的高发,而为什么会导致此类情况的频发,在于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家长缺乏对孩子自身的了解
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因材施教”,但是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并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前提.大多数家长获取兴趣班的信息来源于广告、或者是身边的人,而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爱好去有针对性的选择兴趣班,往往是身边的别人家孩子在上什么兴趣班,那我就也给自己的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如此轻率的一次决定,最终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会太理想的,本身是针对孩子兴趣去选择的一门课程,却从头至尾都没有考虑过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
3、家长缺乏对兴趣班的了解
兴趣班的本质是商业化运作,并不是以教育作为核心驱动,因此商家们在跟家长与孩子们的初步沟通中全部是设计好的。当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体验完一场精心营销的试课,最后再把选择的主动权跟决定权交给涉世未深,更缺乏主观认知的孩子,只要孩子开心了,家长交钱就完事了。而在这短短的商业营销过程中,家长对于这门课程的后期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模式,几乎是一无所知,如此一来,就更难确保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如既往的保持新鲜感。
二、孩子学来学去,越来越不知道学了些啥?
除了让孩子未来有更好的出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初衷可能都是“别人孩子报了,我的孩子也要报”和“让孩子打发时间”,而如此敷衍的初衷,自然收获也是一言难尽,有家长晒出孩子块钱报了个街舞班,学了6个动作,每个动作均价5百;更有家长晒出孩子学了个架子鼓,天天在家敲,结果被告扰民。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也是哭笑不得,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在未来教育体系中的逐步显现,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全面提升竞争力,从而应对未来激烈的市场角逐,家长们在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自主选择,切忌“人云亦云”
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前,应着重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通过孩子的自我选择意识,再结合生活中对于孩子的了解,与孩子一起探讨出大致的选择方向,再针对性的去各类兴趣班进行体验,务必做到全面了解。此处切忌盲从于他人建议,通过自主选择最终确定内容,且在最终确定前与孩子约法三章,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保证孩子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不会“喜新厌旧”,并收获相应的学习成果。
二、因材施教,切忌“逆材施教”
所谓“兴趣班”前提是要让孩子感兴趣的班,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家长在帮孩子选兴趣班时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要通过家庭生活长期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选择相关的兴趣提升辅导,而不是带着孩子去一次兴趣班试课,孩子在现场表现出来的兴趣;其次,是要针对孩子的性格选择相应的班,如孩子是一个极为好动的孩子,就尽量给他选择一些如体育、舞蹈或者武术类运动量较大的课程,而不是压抑他的天性,给他选择一些绘画、音乐之类文艺的课程,以此来培养他的“文艺气息”。甚至大多数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完全是基于自身的爱好,自己喜欢拉丁,就让孩子学拉丁;自己喜欢钢琴,就让孩子弹钢琴,不仅完全无视了孩子的选择权,更有可能会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三、务实培养,切忌“盲目追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逐渐兴起,教育行业也刮起了一股新潮流,“编程兴趣班”“机器人兴趣班”等一众热词也在培训圈里变得火热,大量的家长为之吸引,觉得未来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大量的应用到此类的技术,因此,未雨绸缪的让孩子提前接受科技的熏陶,花费高昂的费用帮孩子报了此类兴趣班。且先不论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是否能完全理解此类科技向的兴趣班,能否长期接受枯燥的数据跟教学内容;就科技的快速更迭,参照10年前的手机科技,对比现在的手机科技,谁又能确保到了孩子需要用到此类技能的时候,现在花钱学的还能应用的上?
刘伟说教育寄语:
孩子上兴趣班重点是兴趣的培养和塑造,家长需放平心态,既要选择因材施教,也不用矫枉过正,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如此才能让孩子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77.html